2022年10月27日星期四

重探林文庆家族事迹


1929年,厦门大学林文庆校长将屈原《离骚》翻译成英文出版,这部英译《离骚》由新加坡总督克利福执笔介绍作者,英国剑桥汉学家翟里斯教授、印度诗人泰戈尔博士和中国陈焕章博士为他写序。陈焕章在序文中指出,林文庆祖父林妈彭是文人,这里重新探索林妈彭下南洋,后人在此繁衍的事迹。

《联合早报》2022年10月27日缤纷版


林妈彭槟城谋生

1786年,槟城成为英国的殖民地,自由港政策吸引各地居民前来经商。当时的峇峇娘惹,讲的是参杂一两个马来词汇的闽南话,由于没有语言障碍,吸引许多新移民前来经商,甚至婚娶定居。

1839年,林妈彭飘洋过海来谋生,他很快就适应槟城社会,不久娶当地华人女子邱氏为妻,并生下林天尧,大约在1850年举家来到新加坡。在文人从商的年代,他在1861-64年间成立林妈彭公司来经营船运发货生意,船只主要在新加坡和槟城,一些则在仰光、西贡和纳闽之间川航。这是一家小规模的航运公司,但他在槟城建立稳固的人脉。

读书人在此都会受到重用,商行老板相争聘请管理帐房,或教导子女读书识字,林妈彭甚至被聘管理遗产。财兴号是马六甲华商在此所设立的公司,股东魏碧瑞在1862年逝世,遗产执行人魏金顺就委任林妈彭为遗产委托人,处理财兴号账务。烟酒巨商章三潮在1863年逝世,章芳林继承父业后,林妈彭受聘请来管理烈酒公司。

华人重视墓葬,事业有成而无法回国的华人都会购置私人墓地,林妈彭在亚历山大有家族墓地,这也是后来的种植园。林妈彭在1879年恒山亭重修时题捐12元,他同年逝世,葬在家族墓地,他的墓碑上有孝男天送和天尧,孝女进金和富琼。坟墓规模不小,浮雕精致,按照民俗长子天送还在世,他在中国或另有妻儿。

林文庆祖父林妈彭之墓。

 

近日在微信群分享这段事迹,中国海沧蔡少谦先生指出,同时期的碑石如光绪十三年(1887)林东社《重修威惠碑记》和光绪十一年(1885)澳头《霞美宫碑记》等留下不少林天送的身影,就不知是否是林妈彭长子。

林天尧备受器重

林天尧是林妈彭次子,在莱佛士书院读书,和陈光为、萧九美、刘长意等人是同学。宋旺相说他协助章芳林管理鸦片公司,但他在1877年以烈酒公司发布一则洋房出租的广告,相信他曾管理烈酒公司。他受到章芳林的赏识,1883年宣布,林天尧是章芳林的五名委托人之一,获得章芳林授权处理公司事务。

马六甲华人在《1824年英荷条约》后陆续南来,因购置土地而致富。新加坡社会在19世纪40年代逐渐趋向稳定,他们也将家眷安置于此。林天尧家境不差,是许多人眼中的东床快婿,很年轻就和来自马六甲的华人女子苏氏结婚。苏氏生下联庆、木庆、文庆和善庆,幼心、幼意、幼汝和幼玉,于1878年逝世。林天尧后来再娶,继室育有幼壁。他有次刮胡子时不慎刮伤皮肤,结果引起血液中毒,在1885年病逝。林天尧长子联庆于1927年逝世,葬武吉布朗,享年67岁,林天尧估计在1840-42年间出生,逝世时才40来岁。林文庆还有一名兄弟在父母之前逝世。

林文庆父亲林天尧之墓。


林天尧子女众多,幼玉过继给其妹林进金,木庆和幼玉过继他人,长子联庆是西贡著名华商,时25岁已成婚。两位姐姐比文庆年长多岁,相信已出嫁,家中剩下祖母与年纪尚轻的善庆和幼壁,尽管家境不错,林文庆身为年长男丁打算出来工作。莱佛士书院校长胡列特认为林文庆应该继续求学,他向章芳林求助,说服林文庆祖母让他继续读书。林文庆后来获颁英女皇奖学金进入爱丁堡大学,考获最高荣誉的医学学位。

黄端琼学贯中西

黄端琼是福州闽清六都湖峰(现坂东镇湖头村)人,举人黄乃裳长女,她就读西式学堂,毕业于福州毓英女子寄宿学堂,中英文基础都很好。她后来和女性同伴去美国,在回航途中巧遇李鸿章。

1896年,李鸿章访问欧美多国,参观美国世界妇女理事会展室,并获赠书籍。因1898年将在伦敦举行世界妇女大会,她们向李鸿章提出邀请派中国妇女代表参加。李鸿章在回国途中看见船上有中国女子,当时远洋船只的女性乘客非常罕见,就派秘书罗丰禄询问。黄端琼三叔黄乃模是甲午战争中殉国的北洋水师致远号副管带,即李鸿章旧部属,他见黄端琼举止得体,英文流利,于是邀请她代表中国参加世界妇女大会,并将书籍转赠予她。

黄端琼曾受邀代表中国出席世界妇女大会。


黄端琼遗骸已经挖掘火化,坟墓上的石柱平躺在地面。


回国后不久,黄端琼和父亲来新加坡,1896年12月29日,她和林文庆在乌节路长老会教堂举行婚礼。1897年3月,罗丰禄出任驻英公使途径新加坡,他前来会见林文庆夫妇,邀请两人隔年加入驻英使节团几个月,以便代表中国出席国际会议(世界妇女大会),但林文庆婉拒,当时黄端琼已怀有身孕。罗丰禄和新加坡有段渊源,他的女儿罗仲畿嫁给陈若锦之子陈思敏,她在1914年逝世,葬在女皇镇陈若锦家族墓地,后来迁葬蔡厝港。

黄端琼积极支持林文庆的社会改革,1899年创办新加坡女子学校时,她教导学生华文。1905年12月21日,她经历漫长的病痛后逝世,林文庆为她举行了一场西式的丧礼。灵柩由利安山住家引发,宋旺相等人为她扶柩,安葬在亚历山大的种植园。她坟墓甚为别致,是一根高约五尺的椭圆石柱,柱上镌刻光绪乙巳年十一月,中榜是清显妣林母黄氏嬬人之寿茔,落款人可胜、可明、可能和可聊。

因殖民地政府重新发展亚力山大地区,林文庆家族墓地受到影响,1935年6月10日迁葬武吉布朗。林妈彭谥寿民,祖籍吾贯(现厦门鳌冠),和妻子邱氏谥慈慎合葬在一起,两侧是林天尧谥舜卿,妻子苏氏谥孝慎,前面则是林进金、黄端琼和薛贞娘。黄端琼的遗骨后来挖掘火化,石柱折断平躺在地面。薛氏比林天尧早几个月逝世,疑为林天尧继室,但墓碑没有后人名字,无法确定她和家族的关系。

林文庆翻译《离骚


厦门大学校长林文庆医生。

在海峡殖民地,学习华文可用闽南音罗马字,这种恶性循环造成下一代不识汉字。身为文人之后,林文庆自幼奠定浑厚的中华文化根基,唯祖父和父亲的早逝,使他无法很好的掌控汉字和官话(华语)。在英国留学期间,因不谙官话难以和中国留学生沟通,也没法为讲师翻译华文习卷。华人不懂华文,他视为一生的耻辱,回新加坡后苦学汉字官话,联合邱菽园、宋旺相创办新加坡女子学校,教导学生学习华文,甚至号召海峡华人为晚清政权进行政治改革。1921年,陈嘉庚创办厦门大学,林文庆出任大学校长,许多中国人质疑这位喝洋墨水的番邦校长对华文的认识,他留下一部英译《离骚》,让后人去评定人世间的是与非。









2022年9月26日星期一

新加坡㳉墓與㳉字溯源之三:天地会起义


新加坡㳉墓與㳉字溯源

林志強

新加坡独立文史研究员


天地会起义

天地会,即是三合会或三点会,对内自称洪门。多次起义失败而被朝廷追捕,天地会成为家喻户晓的名称,会中人为了守秘密而改用一个新名称。靝,古同天,㞧,古同会,古人有天清地浊的观念,既然清(青)气为天,因此以黑气为地,天地会的会党腰凭出现生僻名称——靝“青黑”㞧(图6)。

在洪花亭起义失败后,五祖商议分散各地,据五祖五房分派各省诗句,大房青莲堂去福建甘肃,二房洪顺堂去广东,三房家后堂去云川,四房参太堂去两湖贵州,五房宏化堂去浙江。在太平天国起义期间,小刀会在厦门、上海发动起义。

咸丰甲寅(1854)年是翻天覆地的一年,天地会起义之声响遍全广东,两广地区出现三个天地会政权,分别为太平升国、大成国和大洪国,粤东也揭竿起义,这里就简略的讲述。


 

6   天地会腰凭,靝“青黑”指天地会,松信公司应为洪顺堂分支

资料来源:Irene Lim, Secret Societies in Singapore: Featuring the William Stirling Collection, 1999, Singapore National Heritage Board, page 76.

 

 

一、两广天地会政权

朱洪英是天地会中人,1852年八月,他联合胡有禄在广西南宁起义。这场起义似乎没有成功,1853年五月,他在广西北部的恭城起义,胡有禄则转战湘桂边界,两人军力发展到三四万人。1854年九月,他们占领灌阳后,在此建立太平升国(1854-1856),以太平天德为年号,朱洪英称镇南王,胡有禄称平南王。他们后来在战场中相继被捕,太平升国在1856年灭国。其部队继续抗清,1860年,陈永秀率部队加入大洪国。

1854年六月十一日,陈开和刘杜川(上海小刀会刘丽川之弟)率领天地会众在佛山起义。陈开自称大王,聚义榜曰“洪顺堂”。李文茂以江村为据点,以佛岭市为大本营,响应起义。1854年七月初六,起义军以“复明统兵大元帅洪”的名誉发布告示,而清源、鹤山、惠州、开平等地相继爆发起义。陈开李文茂试图围攻广州失败后,率领军队转入广西攻陷浔州,1855年八月在浔州建立大成国(1855-1864),改元洪德,陈开称平浔王,李文茂称平靖王。这场天地会起义跨越广桂两省长达十年才平息。

1854年六月,陈金刚在三水起义,随后攻打远清、四会、广宁、广西贺县。1857年,他占领广西怀集县,在此建立大洪国(1857-1863),陈金刚称为南兴王。后来他放弃怀集,1861年攻占宜信,以学宫为元帅府。1863年,陈金刚被部下郑金诱杀,并将宜信献给清军,大洪国至此覆亡。

中国在1842年签署《南京条约》,割让香港给英国,广州成为洋人的通商港口。洪顺堂广东起义最终失败,造成大量党员伤亡,洪门手抄会簿流落民间。起义平息后,波尔夫人来到广州和香港购得洪门手抄会簿,带回大英博物馆。

 

二、三月洪水与潮州起义

潘刘村位于广东省潮安县浮洋镇,地处韩江边缘,旧属海阳。咸丰甲寅四年(1854),三月雨,赤泥大水,潘刘堤再次溃决,洪水淹没200余乡,许多农民流离失所,家破人亡。海阳知县刘镇不顾民间疾苦,对修堤诸事一再拖延,却派官兵催粮饷。此时太平天国定都天京,朱洪英恭城起义,这引爆潮州一连串的天地会起义。

陈娘康,潮阳大长陇乡人,与梅花(潮阳金浦)郑油春相谋反,是年自陈店圩起事。三月二十二日清晨,突入潮阳西门,知县汪政紧闭城门,署守备李从龙率官兵抵抗,义军最后退出潮阳城。四月十四日,潮州知府吴均带兵出城围剿,被陈娘康率众挫败,吴均退守潮阳县城。陈娘康等乘胜追击,并分兵占据大长成、峡山、司马浦、石井、桑田、梅花、沙陀等地。五月十二日攻陷惠来,杀死知县。

五月十五日,吴忠恕在彩塘摆酒杀牛,开旗起义。分兵占据鹳巢、古楼。海阳知县刘镇带兵2千进驻龙湖寨,准备攻打彩塘,不料吴忠恕主动出击,刘镇损失惨重,窜逃回城。吴忠恕乘机进军潮州城郊,从南至西包围潮州。陈亚十带来义军占据城东,同时截断韩江水路,潮州城陷于四面包围之中。与此同时,许亚梅围攻普宁,王兴顺澄海起义、丰顺古声扬于留隍,揭阳林元凯、海陆丰黄履恭和黄殿元于宋存庵起义,天地会将整个粤东闹得天翻地覆。

知府吴均从各地调兵解围,他撤去刘镇之职,派汪政代理并率1千4百官兵驰援潮州。《丰顺县志》记载,丁日昌率汤坑乡勇3百名援救,驻扎韩山师院。九月十八日凌晨,意溪乡士绅钟鸿逵、钟英才率乡勇作为内应,汪政倾巢而出夜袭吴忠恕东津主营,丁日昌率乡勇击溃吴忠恕东津部,生擒百余人。吴忠恕军队全线溃败,遂解府城东路之困。丁日昌是惠潮嘉道李璋煜幕僚,在广东天地会进攻嘉应时,他主张以坚壁清野的办法应对起义军。清军开始扭转战局,潮州天地会起义逐渐被平息,党员不是被杀害,就是流亡海外。

陈娘康起义表面上带动了广潮客各地起义,实际上更像天地会广东总部在背后策划统筹,尤其是潮州地区,各地起义军都互相支援。


总结

中国使用㳉字的是天地会党员,他们发动起义但最终失败,大量党员逃来南洋。新加坡㳉墓以潮州人为主,祖籍地如海阳、彩塘金砂、澄海和梅县都是起义地点。从卒年推算,他们生前可能在故乡经历潮州起义,是社会大动乱幸存者或后人。㳉字体现一个历史大时代,一群人追逐共同理想而奋斗,在陌生国度互相扶助求存。他们最后长眠异域,对未完成的理想始终执着,后人就在墓碑留下一个㳉字,让这份精神永远伴随他们。


关键词:氵月墓 会党 反清复明 天地会 墓碑 新加坡 泰山亭 乌敏岛 德光岛 闽南寿山

林志强:《新加坡㳉墓与㳉字溯源》,原载《2020新山华族历史文物馆年刊-- 义山与华人社会》,马来西亚:新山华族历史文物馆,2021年。

新加坡㳉墓与㳉字溯源之一:新加坡㳉墓

新加坡㳉墓与㳉字溯源之二:㳉字溯源

新加坡㳉墓與㳉字溯源之三:天地会起义





新加坡㳉墓与㳉字溯源之二:㳉字溯源

 新加坡㳉墓與㳉字溯源

林志強

新加坡独立文史研究员


㳉字溯源

说到㳉字,传统的观念是始于清代的创造字,在探索㳉字源头时,无意间发现汉代也有㳉字。两千年后,陶成章、徐珂和萧一山也相继提到㳉字,这里重返历史现场,追溯㳉字源头,调查前人使用㳉字的背景和原因。

 

一、㳉字汉代初现

公元前109年,汉武帝派军队攻占朝鲜,设立乐浪、玄菟、临屯和真番四郡。因此朝鲜也有华人居住,他们有些在此老死,华族文化也在此扎根。两千年后,朝鲜是日本的保护国,1910年签署《日韩拼合条约》,成为日本的殖民地,往后不少日本人在朝鲜留下足迹。

大正五年(1916),日本学者关野贞博士在朝鲜大同江一带石岩里九号发现了两件居摄三年(公元8年)的漆盘,漆盘上多次出现带有㳉字的铭文,如“承舆髹㳉画纻”、“髹㳉画纻黄扣果盘”和“㳉工丰”等,这是最早发现的㳉字。朝鲜陆续发现多座汉墓的漆器也有㳉字,直到1940年,研究㳉字的都是日本学者。

1950年代,中国从出土的汉墓漆器铭文中发现㳉字,也开始这方面的研究。1972年,湖南博物馆挖掘马王堆汉墓,发现三座坟墓和一具完好女尸,这就是长沙王丞相轪侯利苍家族,他早年协助刘邦打拼天下,在公元前186年逝世。在大量陪葬品中,众多漆器的铭文发现㳉字,这引起广泛的关注。近代学者后德俊《“氵月”及“氵月”工初论》、聂菲《“氵月”字铭文研究述略——马王堆汉墓漆器研究综述之一》、陈建明《马王堆汉墓研究》都有谈及㳉字,学者对㳉字的字义存有分歧,各有不同的释读。

秦朝流行小篆,步入汉代开始盛行隶书,西汉隶书正处于转变时期,㳉字的字形没有在后来字体出现。1851年,洪秀全发动金田起义,天地会也发动一连串的起义,㳉字在反清复明运动中再次浮现。

 

二、陶成章《教会源流考》

陶成章(1878-1912)字焕卿,浙江绍兴人,1902年留学日本。1904年10月,陶成章、蔡元培、龚宝铨等发起成立光复会,章太炎、徐锡麟和秋瑾等人后来也加入,该会誓词:“光复汉族,还我山河,以身许国,功成身退。”1905年,孙中山在东京召开会议,倡议兴中会、龙兴会、光复会等组成革命组织——同盟会,许多光复会会员都加入这个同盟会。1907年,徐锡麟安庆起义失败而牺牲,秋瑾在绍兴遇害,陶成章被清朝通缉被迫流亡南洋。

秘密会党在南洋非常活跃,陶成章在仰光《光华日报》发表一篇《洪门历史》,过后又在《中兴日报》刊登,想借此联络南洋秘密会党成员。他后来觉得内容过于偏向一方,因此重新写了《教会源流考》1910年在东京的《教育今语杂志》发表,这是光复会陶成章和章太炎等成立的机关报。陶成章在1912年遇刺身亡,文章在外地发表,中国流传并不广,因此萧一山决定收录于《近代秘密社会史料》。文中指出:“大清之皇帝,仇人之首也,故不当承认其为我中国之皇帝。以故洪门中兄弟,写清必作㳉,是谓清无主。” 会中人以欲守秘密,使外人见之亦不通晓,故用种种方法以制造特别之字。如反㳉复汨,即“反清复明”之变形字。

在成立光复会之前,陶成章和魏兰曾拜访浙江各个秘密会党,并开始起草《龙华会章程》,但章程在几年后才完成。平山周《中国秘密社会史》称:“于是,有陶成章、沈英、张恭等,倡议于杭州,集浙江、福建、江苏、江西、安徽五省之头目开一会,打成一团,名龙华会。”陶成章著作《浙案纪略》也说:“戊申春、夏间,浙江革命党人另订一新章,将合江、浙、皖、戆、闽五省之秘密会党熔铸而一之,定其名曰革命协会。”龙华会即革命协会,章程宗旨:“是报我们兄弟家祖上的大仇,并现在种种暴虐待我们的新仇,赶走了满洲鞑子皇家,收回大明江山。”

《龙华会章程》处处显现洪门理念的影子,可见陶成章和洪门关系非常密切,或者就是洪门中人,对隐秘词汇自然非常熟悉,因此在《教会源流考》留下㳉字的解释。

 

三、徐珂《清稗类钞》

徐珂(1869-1928年)原名徐昌,浙江杭州人,光绪年间举人。他模仿清人潘永因《宋稗类钞》体列,从清人和近代文集、笔记、札记、报章中广搜博采,编辑成《清稗类钞》,在1916年出版。这部清代掌故遗闻上至顺治康熙,下迄光绪宣统,全书分92类,收录13500馀条,内容非常广泛,当中会党类就出现㳉字。

传言中的天地会起因,参杂神话传说。康熙时,藏人边境作乱,皇帝挂出皇榜招募天下英雄。在福建福州府莆田县九连山中之少林寺128僧应募出征,不损一人凯旋而归。皇帝听信谗言,派人火烧少林寺,最后全寺仅五僧人逃出生天。“一日,僧逍遥河上,见中流浮至一物,审知,大石香炉也。检其底,有‘反㳉复汨’四字,又有小字一行,注明重五十二斤十三两,是即兴中会白银鼎同形,因是鼎失于杭州。”众僧回到红花亭,告诉陈近南这事,他说:“此㳉代将覆,汨朝复兴之天意也。”

会党类将天地会和三合会分为两条,但一开始就指出:“三合会或称天地会,世人以此名之,会中人亦即以自名,遂成为通称。或曰即三点会,凡清水会、匕首会、双刀会等,皆其支会也。”三合会条记载从林爽文开始,横跨两广、江西和福建的多次起义,占会党类四份之一的篇幅。

徐珂抄录这些文字,内容未必精确,不过他也留意到㳉字。腰凭里头含有变形字,如“川大丁首”即“顺天行道”、“川大车日”即“顺天转明”、“反㳉复汨”即“反清复明”。在造字这段,他更指出:“清字常作㳉,有时作三月。”

清末有许多反清秘密组织,能影响政治的有北方白莲教和南方三合会。徐珂列出的会党共18条,包括天地会、三合会、哥老会、自立会、兴中会、青帽党、拆白党、银婆党和多次起义等。㳉字共出现八次,都集中在天地会和三合会这两条,这不是偶然,并非所有会党都和㳉字有关。

 

四、萧一山《近代秘密社会史料》

1932年,萧一山到英国考察文化史迹,在大英博物馆浏览在中国已失传的书籍,发现不少晚清粤人手抄之天地会文件。他花了两个月的时间,整理几百页稿件带回中国,这些文件由英国波尔夫人(Mrs Ball)在香港、广州购得,后来存入大英博物馆。他在1935年完成《近代秘密社会史料》,并在序文中讲述这段成书的起因。

书中收录大量晚清洪门天地会手绘图,卷一分成图像、碑亭、旗帜和腰凭,每幅手绘都有解说和诗句。卷一图像就有绝㳉圩和绝㳉河,绝清圩有一对联,“绝尽蛮儿无双地,㳉消明主有江山。”对联字体潦草,“无双”二字难辨,尤其“双”字似乎是刻意变体;李子峰《海底》的绝清圩字体端正,“无双”二字清晰,但“㳉消”却写成“㳉洧”。两幅手绘图合凑一块参考时,诗句意思即刻还原。㳉字在手绘图的诗句或解说中频频出现。

卷五收录诗句,含有㳉字的更不计其数,如㳉朝、灭㳉、反㳉、灭㳉、㳉兵、㳉君、㳉皇、㳉皆灭、扶明灭㳉等等。一些诗句受到当地语言的影响,如《乜你来的咁晏》其实是粤语,意为怎么你来的那么迟,诗句如下:“为访金兰去灭㳉,桃园结义复大明。洪顺堂前来秉正,点齐兵将入花亭。”

萧一山的史料来自广州和香港,天地会二房洪顺堂在广东发展,诗句内容显示,这些史料是源自天地会在广东省的洪顺堂。

 

五、小结

会党有自创外人看不懂的文字,或借用生僻古字的情况。汉代和清代㳉字相隔两千年,究竟如陶成章和徐珂所说,是清代会党中人自创,和汉代㳉字同形纯粹是巧合;或会党早已接触汉墓陪葬品,借用为会党文字,这是不解之谜。

综合陶成章和徐珂的记载,㳉字只和洪门天地会有关联,最常见的词汇就是反㳉复汨。在萧一山的史料中,㳉字组成的词汇非常多,而且频频出现,这些史料和天地会二房洪顺堂的广东起义有关。



关键词:氵月墓 会党 反清复明 天地会 墓碑 新加坡 泰山亭 乌敏岛 德光岛 闽南寿山

林志强:《新加坡㳉墓与㳉字溯源》,原载《2020新山华族历史文物馆年刊-- 义山与华人社会》,马来西亚:新山华族历史文物馆,2021年。

新加坡㳉墓与㳉字溯源之一:新加坡㳉墓

新加坡㳉墓与㳉字溯源之二:㳉字溯源

新加坡㳉墓與㳉字溯源之三:天地会起义



新加坡㳉墓与㳉字溯源之一:新加坡㳉墓

新加坡㳉墓與㳉字溯源

林志強

新加坡独立文史研究员

 

前言

新加坡泰山亭最早发现㳉墓,陈育崧引用陶成章的解说,认为这是会党创造的文字,这观念广泛被后来的学者认同,然而㳉字和会党之间的关联,至今没有一个明确的论述。本文逐一叙述㳉墓的发现经过,与此同时追溯㳉字源头,调查前人如何发现㳉字和时代背景,重新探讨㳉墓和会党的关联。

新加坡㳉墓

1907年,政府挖掘青山亭开始,众多坟场都在往后的一百年消失,新加坡老坟场所剩无几。在2017-18年之间,笔者无意间在乌敏岛和闽南寿山发现四座㳉墓。这里就结合前人著作,查阅各坟场资料,以便进一步了解新加坡㳉墓。

 

一、潮州坟场

1948年,义安公司宣布发展泰山亭,将在坟场原地建造价值5百万的房屋。这个计划出现变迁,后来印尼领事馆、乌节戏院、义安旧大楼和文华酒店相继在1960-70年代落成。在泰山亭挖掘坟墓之前,陈育崧发现了㳉墓。

陈育崧《关于㳉墓的研究》收录两张㳉墓的图片,即光绪三年(1877)六月十六日立碑的卓举明/吴慈德(见附录编号1),以及天运甲申年(1884)三月廿二日立碑的林竹宫/谢宝满/王上社(编号2)。他认为:“墓碑上的㳉,是天地会党人的制造字,这个字是清字。党人制造此字的用意,据说是表示清朝无主,大明复半。”这两座墓碑最常被引用。潘醒农1950年出版的《马来亚潮州通鉴》,在介绍泰山亭之余,还有辛巳年(1881)三月立碑,其姓氏无法辨认,名为朝福的墓碑(编号3),注明陈育崧借用这却鲜少提及

泰山亭占地72英亩,地契由东印度公司于1845年颁发,佘有进是产业信托人之一。潮州族人成立义安郡,共同捐资设置和管理潮州坟场,同时接管粤海清庙酬神事宜,这就是后来的义安公司。除了乌节路泰山亭,义安公司还管理汤申路广恩山、兀兰广孝山、金文泰广寿山、义顺广德山、后港广义山樟宜广仁山等潮州坟场。

泰山亭㳉墓只记录到三张图片,相信坟场还有更多,只是未曾有系统性的整理。潘醒农则明确指出:“广恩山亦有同样之墓。”一份刊登于1979年《星洲日报》的挖掘坟墓通告显示,义安工艺学院(现义安理工学院)内有两座㳉墓,即陈氏/张以江/潘氏(编号4),以及陈亚槽/李亚吟(编号5)。义安理工学院前身为广寿山,加上泰山亭的发现,潮州坟场共有五座㳉墓。

 

二、乌敏岛坟场

乌敏岛是新加坡北部第二大岛,发现岛上盛产花岗岩之后,驻扎官(Resident Councillor)汤姆斯·丘吉尔(Thomas Church)于1856年签署政令,派印度囚犯建立基地开采花岗岩,开采工作后来被华人取代。华人很早在此落户,1852年有则村民郭亚相被老虎咬死的报道,佛山亭也有一块1869年的重修碑石。

传说太平天国起义失败后,一些广西的义军逃亡到新加坡,他们善于使用火药,后来前往乌敏岛,从事以火药炸石矿的工作,因此萌生寻找太平遗民坟墓的念头。在2017年9月独自上乌敏岛探寻,不料连续三个周末发现三座㳉墓。第一座㳉墓是曾周来(编号6,图1),天运丁亥年(1887)七月十九日立,墓碑没有注明祖籍。第二座是金砂曾顺丰(编号7,图2),墓碑没有年份,平躺在地上,不确定是坍塌或挖掘后留下的墓碑。第三座是海邑曾秀烈墓(编号8,图3),墓碑没有年份。潮安旧称海阳,简称海邑,彩塘镇金砂村的曾厝尾是潮州曾姓发源地,曾顺丰和曾秀烈都是潮州人,曾周来也可能是同乡,基于墓地不是潮州坟场,所以没有列入潮州人行列。

政府曾经有意发展乌敏岛为住宅区,1990年前后,档案馆职员或本地学者曾经多次到乌敏岛进行田野调查,拓印庙宇碑石和墓碑。在搜索档案馆数据库时,无意间发现一张㳉墓图片,墓碑镌刻痕迹有些模糊,因此向档案馆索求高清图片。墓主郭乃进,在光绪九年(1883)二月廿三日立碑,依个人判断,祖籍是海阳县贵山都(编号9)。这意味乌敏岛至少已经有四座㳉墓。

乌敏岛有甘榜咖啡山(Kg Bukit Coffee)和甘榜三条港(Kg Sungei Tiga)两个华人坟场,一些坟墓则零星散布岛内各处。三座㳉墓都在甘榜三条港坟场发现,这里埋葬潮州、福建、广东、广西、海南和浙江等不同籍贯华人。近两年曾四次探访乌敏岛,平躺地面的曾顺丰墓碑已不知去向,至于郭乃进㳉墓,目前尚未寻获。

 

三、闽南寿山

闽南寿山位于旧蔡厝港和十四乡道的转口处,虽然名为闽南寿山,却允许福建省各地的乡人埋葬,除了闽南地区,墓主包括龙岩、兴化和福州等地,当中以安溪和南安人居多。这个坟场甚少受到关注,在2018年10月1日的探索中首次发现㳉墓。

这座㳉墓是从他处迁葬至此,由两块主碑拼凑而成,两人祖籍圳美,即现龙海市东园镇过田村俊美社的古称。墓碑上分别镌刻“皇清显妣讳懿德陈门邱氏嬬人之佳城”(编号10,图4),以及“显考讳坚忠陈府君之墓”,两人相信是同一家族。在邱嬬人墓碑上端有五蝠和祥云拱日的浮雕,在云日之内有个㳉字。镌刻年份和后人的墓肩没有保留,如果按照昭穆排列,邱嬬人应该是陈坚忠的母亲或长辈。

坟场有少数光绪、宣统和民初坟墓,最早的是光绪廿四年(1898),从格式上判断是从他处迁葬至此。最早标记华人坟场的地图是1937年,最后所知的埋葬日期是1991年5月10日,过后就封山不许埋葬。在2021年曾三度上闽南寿山调查,尝试寻找后人,但没有发现其他祖籍圳美的坟墓。坟场管理人蔡锦发先生是第三代,估计其祖父蔡金木在1935-37年间开始管理坟场,蔡先生透露自幼未见后人来拜祭,屈指算来至今已超过40年。

四、德光岛坟场

陈育崧是最早关注㳉墓的学者,当时㳉墓后人还去坟场扫墓。或因各种原因,他将重心放在寻找史料,而非向后人调查家族史。拙作《尘封轶事:从武吉布朗追溯新华两百年》于2020年2月举行发布会,陈剑在会上提到,其先人墓碑上也有㳉字,因此特地向他查询。

陈剑原名陈松沾,生于1940年,祖籍梅县,家族辗转落户柔佛陈厝港,以垦殖甘蜜为生,过后迁移至德光岛种植甘蜜。大约在15岁时,家族清明为先人扫墓,无意间看见墓碑有㳉字,他曾向祖父陈瑞麟询问,陈瑞麟只说反清复明。陈松沾依稀记得家族有六、七座坟墓,因年代相隔已久,也没有保留坟墓照片,所以只能加强德光岛的史料搜寻。

德光岛是新加坡东北第一大岛,居民以客家和潮州居多,也有福建、广东和海南人。上世纪80年代,政府将德光岛发展为军训营地,居民陆续搬迁到本岛,坟场在1990年挖掘。

在迁离德光岛之前,岛上居民何金煌编写一本回忆录,这就是1993年出版的《话史德光岛与天降佛堂太阳公庙》,书中收录一张㳉墓图片,墓主陈发元,在1898年逝世(编号11,图5)。陈发元是德光岛第一代垦殖甘蜜业者,同时经营广发兴号杂货店。甘蜜园和杂货店后来由其子陈炳奎,即是陈松沾曾祖父继承。随着坟墓图片的发现,确定德光岛曾出现㳉墓,和潮州坟场一样,我们对㳉墓的田野调查起步太迟。

五、小结

综合泰山亭、广寿山、乌敏岛和闽南寿山的㳉墓,新加坡已发现十一座,当中六座立碑年份介于1877-1898年之间,圳美、梅县和祖籍不详各一座,其他八座都是潮州人或葬在潮州坟场。潮州人有将妻妾名字同列在墓碑的习俗,泰山亭和广寿山四墓主都已婚,其中两人拥有两位妻子,而乌敏岛的墓主貌似单身。祖籍梅县的陈发元从事甘蜜垦殖,这行业几乎被潮州人所垄断,在本地极少数的闽商,如戴河水和刘金榜等也参与甘蜜种植。








附录:新加坡㳉墓

编号

墓主

年份

祖籍

埋葬位置

1

卓举明/吴慈德

1877年

澄邑

泰山亭

2

林竹宫/谢宝满/王上社

1884年

澄邑

泰山亭

3

■朝福

1881年

泰山亭

4

陈氏/张以江/潘氏

-

潮州

广寿山

5

陈亚槽/李亚吟

-

潮州

广寿山

6

曾周来

1877年

-

乌敏岛三条港

7

曾顺丰

-

金砂

乌敏岛三条港

8

曾秀烈

-

海邑

乌敏岛三条港

9

郭乃进

1883年

海阳

乌敏岛。

10

邱懿德

-

圳美

蔡厝港闽南寿山

11

陈发元

1898年

梅县

德光岛

*■无法辨认

关键词:氵月墓 会党 反清复明 天地会 墓碑 新加坡 泰山亭 乌敏岛 德光岛 闽南寿山

林志强:《新加坡㳉墓与㳉字溯源》,原载《2020新山华族历史文物馆年刊-- 义山与华人社会》,马来西亚:新山华族历史文物馆,2021年。

新加坡㳉墓与㳉字溯源之一:新加坡㳉墓

新加坡㳉墓与㳉字溯源之二:㳉字溯源

新加坡㳉墓與㳉字溯源之三:天地会起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