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2月11日星期二

《尘封轶事:从武吉布朗追溯新华两百年》简介

书名:《尘封轶事:从武吉布朗追溯新华两百年》
作者:林志强
出版:林志强
出版日期:2020年2月
国际书号:978-981-14-0617-1
规格:22.9x15.2公分
装帧:简装版(320页)
定价:25新元
订购:limckiong@gmail.com

【新书简介】

千多年来,华人不断远离故土,涌向南溟,在天灾人祸、社会动荡之际寻找栖身的桃花源。然而“托足异国,昔人所悲,犹未旋返,莫可以期,存则荣归,没则旅瘗。”因此每座墓茔也埋藏了海外华人开埠垦荒的心声血泪。

武吉布朗坟场位于麦里芝蓄水池以南,政府于2011年决定开辟穿越坟场的新道路,因此引发民间社会对保留文化遗产的热烈讨论,无意间拼凑出一段段从唐山到南洋的尘封轶事。本书以武吉布朗为起点,结合墓碑、碑铭、各类档案、早期海内外报章、地图、建筑蓝图以及多种冷门档案馆藏,发掘出大量鲜为人知的新史料,进而对新加坡两个世纪来的人物、组织、事迹、建筑等人事物不断深化研究,展开更为充实丰富、细密交织的历史长卷。

《尘封轶事》是本地知名独立文史研究者林志强的第一本研究专著。这部以史为经,以事为纬,跨越年代和主题的历史研究专著分成坟山探索、维新革命、尘封轶事、风土旧貌和舞台春秋共五章,收录作者近十年所撰写文章30篇,每篇都独立成篇,又与其他篇章互文交集,这种跨领域、跨地域、跨时代的研究模式在多个研究层面取得新突破,不断纠正官方和学术界对历史的偏差,并带动学术界步入研究新方向。


【作者简介】

林志强,新加坡独立文史研究者,专注坟山研究等领域,过去十年间致力梳理与新加坡历史、人物、风土、民俗相关的史料,通过田野调查、查阅档案等进行深入研究,并通过报章、期刊、网络平台发表文章及研究成果,也受邀做专题讲座。《尘封轶事:从武吉布朗追溯新华两百年》是林志强第一本研究专著。2019年亦协助黄子明博士撰写《优影振天声:牛车水百年文化历程》,研究重点在新加坡早期戏院与牛车水部分。

目  录
彩页图片 ………… 1
目录 ………… 15
黄坚立副教授序 ………… 18
乔•布登斯女士序 ………… 20
自序 ………… 24
前言 ………… 27
凡例 ………… 35

一) 坟山探索
从咖啡山看中国百年变迁 ………… 39
咖啡山与布朗先生之渊源 ………… 47
在红尘中消失的芋菜园墓群 ………… 55
信女并非妓女
——浅谈余秋雨对新加坡日本人墓地的误解 ………… 61
从会党墓葬文化浅谈义兴 ………… 69

二) 维新革命
驻叻总领事孙士鼎 ………… 89
《南洋总汇报》创办人
——揭开陈云秋神秘的面纱 ………… 95
振武善社与大汉遗民林航苇 ………… 105
革命烈士方南冈家族 ………… 113
华侨银行总经理陈延谦 ………… 119
工商补习学校校长林则杨 ………… 127

三) 尘封轶事
新加坡百年前之双语教育 ………… 135
养正义塾创办人章壬宪 ………… 141
探讨中华女子学校与革命之渊源 ………… 145
林亚相与毕麒麟遇袭案 ………… 153
反共砥柱王振玉 ………… 157
土生华人之本质与演变
——从唐人峇峇说起 ………… 165

四) 风土足迹
百年回首话晚晴 ………… 185
胡亚基家族与
四马路观音堂如来佛像之渊源 ………… 197
阿卡夫山庄之尘封轶事 ………… 203
新加坡缅甸玉佛寺 ………… 209
缅甸古都为名的新加坡街道 ………… 215
重新探索昔日唐人街 ………… 221

五) 舞台春秋
刘金榜大檀越
与庆维新和梨春园之渊源 ………… 227
追溯升平园旧貌 ………… 233
梅兰芳路过星洲
——京剧大师外一章 ………… 237
救国公债与银月歌舞团 ………… 241
孔府七十二世后裔孔天相 ………… 247
厦语影片第一人林莺莺 ………… 253
影片大亨林忠邦 ………… 257

附录
………… 269
武吉布朗坟山运动 ………… 271
武吉布朗导览路径 ………… 283
注释 ………… 298
参考资料 ………… 311
鸣谢 ………… 316

2020年2月10日星期一

新加坡的三个唐人街

“说到唐人街,很多人都会想到牛车水,这里每逢中秋和农历新年都大事装饰,洋溢华人节日气氛,殊不知在新加坡发展过程中曾经出现三个唐人街。”

重新探索昔日唐人街
旅游局将牛车水定为唐人街,在1828年出版的新加坡城市规划图,杰生中尉(Lieutenant Jackson)也标记牛车水地区为唐人街,因此大家都以为这是莱佛士所规划的唐人街,这里以旧地图重新探索昔日唐人街。

最早的唐人街
早期的新加坡河南岸遍地都是沼泽与山丘,虽在驳船码头地区有一个华人村落,但居民大多集聚在北岸。1822年10月,莱佛士制定新加坡市区发展蓝图,新加坡河南岸上游为印度区,下游划为华人聚落,河口发展成商业区;北岸作为政府保留区,欧洲人和阿拉伯人则在美芝路一带。华人住户受到政令影响必须迁徙,但让出来的土地不是建造道路或政府建筑,而是给更富裕的一群,这引起他们的不满,包括甲必丹陈浩盛在内的111户华人因此联名陈情,但莱佛士却志在必行。
翻开1822/23年新加坡市区地图,当时的桥南路到了北干拿路之后,就朝安祥山和直落亚逸而去。所谓干拿是水道的音译,从驳船码头开始朝向马真路,将新加坡河南岸切割,沿着水道两岸的道路,就称为南、北干拿(水道)路。在莱佛士坊有座小山丘,新加坡开埠后就开始移山填海的工程,发展成为洋人的商业广场。
粤海清庙是本地最古老的庙宇,庙内的香炉可以追溯到1819年,在莱佛士开埠之前已经有潮州人在此定居。直落亚逸原是沿海的道路,闽人在此经商也称为源顺街,海唇大伯公是广客共同所供奉的庙宇,客家嘉应创办应和会馆,这就是新加坡最早的老城区——唐人街。

哥里门的唐人街
继杰生之后,哥里门(G D Coleman)在1829年开始勘察市区和周边地形,由 J B Tassin绘制的新加坡城市和周边地区地图于1836年印制。因受到安祥山和哇里山的隔绝,直落亚逸到山下就停止,这是市区的最西端,当时桥南路已经衔接丹戎巴葛和尼路。
哥里门这张地图有个特色,就是沿着桥南路,在克罗斯街和马交街(毕麒麟路)之间划出一个华人聚落。这里的道路以中国街为轴心,旁边的街道分别名为珍珠街,南京街,马交街、北京街和厦门街。马交是澳门的译称,是葡萄牙管理的中国港口,这些街名都是以中国城市来命名。因Chin Chew被译为珍珠,令人误以为其名字源自不远的珍珠山,因此忽略这个官方规划的华人聚落。
18世纪葡萄牙出版的漳州湾地图(Carte De La Baye De Chin Chew)涵盖厦门和金门,葡萄牙版的Chin Chew指的是漳州。签署《南京条约》以后,英国传教士在1844年北上,他们将中文翻译成白话字或罗马化闽南音,英国版的Chin Chew却变成泉州。这条街道在英国传教士北上前出现,原意是指漳州街,因出现转变,后来也有人视为泉州街。
规划师有意打造另一个唐人街,一份1840年出版的地图也标记中国街为唐人街。但华人移民不断的流入,人数超越其它种族,已经无法局限在一个小城区,19世纪40年代就不再以唐人街来称呼华人聚落。

牛车水的形成
牛车水位于安祥山、珍珠山、达士顿山之间,中间是新加坡河支流,这种天然地理形势说明,从牛车水到驳船码头之间是人烟稀疏的沼泽地。1846年汤申(J B Thomson)所绘制地图显示,衔接新加坡两岸的新桥路已经开辟并直抵甘榜峇鲁,然而新桥路和桥南路之间的街道,从新加坡河口到宝塔街就停止。史密斯街和硕莪街地区原是迪金生种植园山脚,在1858年开始发展,完成珍珠坊地段时已经1870-80年代。不断在沼泽地段填土,珍珠山和安祥山之间终于成为可居住地带。
为了应付发展工程,英国引进印度囚犯,将他们安置在芳林公园前的土地,这牢房即是警察总部的前身;而朱烈街前身也称为吉宁街,即印度街之意,说明印度人和这片土地的渊源。马里安曼兴都庙创办人比来(Naraina Pillai)在1819年获得直落亚逸地段建庙,但因水源问题要求更换地点,多次辗转最后于1824年选定桥南路,而隔邻的詹美回教堂,纳哥德卡殿和阿尔阿布拉则在1827年落户直落亚逸。印度移民后来落户在俗称吉宁街克罗士的街安祥山下,每天在此出售羊奶,这里就称为甘榜素素(Kampong Su Su,即羊奶村) ,当时已经形成一个小印度。他们之中有些事业有成,比莱(译,Aaron Pillay)更是这个地区大地主,在摩士街和比麒麟街上段之间拥有36幅土地,当中以福建街上段和南京街上段最为密集。
牛车水成形后成为福建人集聚地,金门人1876年在史密斯街建造孚济庙,陈庆源等于1886年在硕莪街兴建三福宫供奉大伯公,庙仔街因此庙得名。刘金榜所创建的庆维新在1882年6月落成,史密斯街的华人戏院梨春园在1883年3月之前也开始演戏。当时戏曲以粤剧为主,两大戏院的蓬勃发展带动周边商业。这些戏曲、酒楼业者和烟花女子都是广东人,牛车水无意间就形成以广东人为主的集聚区,吸引无数公子哥儿到此寻欢作乐,成为纸醉金迷之地。

新加坡的三个唐人街
受到城市发展的影响,牛车水逐渐没落,旅游局后来重新打造为唐人街。为了和历史衔接,牛车水范围不断扩大,涵盖先前两个唐人街之余,也包括了小印度,范围发展到和昔日大坡不相上下,然而时至今日,新加坡处处都是“唐人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