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1月18日星期二

京剧大师外一章 梅兰芳过路星洲


2014年11月16日

文·图⊙林志强

国人也许不知道,中国京剧大师梅兰芳曾于1935年踏足新加坡。虽只是过境星洲作短暂停留,梅兰芳登岛游览了多处地点,对行程安排“深感满意”。也正是在梅兰芳过境星洲期间,新加坡华社首次向他发出来新演出的邀请……

过境逗留四小时
梅兰芳博士1935年应苏俄政府特聘带团赴苏俄表演京剧,随后他和戏剧专家余上沅博士游历波兰、法国、德国、英国、瑞士及意大利等国,拜访各国戏剧专家和参观剧院以作借鉴。考察完毕之后,梅兰芳搭邮轮康脱罗索号回国,于7月28日下午1点40分过境新加坡,同天下午6时搭同一邮轮回国。

本地华文报《总汇新报》记者沈良牧获悉梅兰芳过境新加坡的消息后,他到丹戎巴葛码头登轮采访,对该天的行程做了详尽报道,文章于1935年7月29日在《总汇新报》刊登。
梅兰芳抵境的消息,外界似乎早有所闻。28日下午1点15分的丹戎巴葛四号和五号仓库前挤满人群,当中最引人瞩目的是十几名身穿白衣校服的妙龄少女,都是梅兰芳的仰慕者,特地到此瞻仰其风采。邮轮预订2点抵达,但不久后人群中有人发出欢喊声,原来轮船在对岸岛屿的背后徐徐驶来。

轮船靠岸后,各报记者陆续登上轮船。他们在甲板上遇见梅兰芳,并在会客室进行访谈。
此时招待梅兰芳的队伍也已来到,他们包括中华民国驻新加坡总领事刁作谦、中华总商会林庆年、李光前等三四十人,登上邮轮邀请梅兰芳登陆参观。

梅兰芳欣然应诺,与欢迎者分别坐上十几辆汽车。车队由丹戎巴葛沿着罗敏申路前行,经过浮尔顿邮政总局、安德逊桥和维多利亚大钟楼,然后直上位于东陵的植物园。

梅兰芳1935年在苏俄演出受欢迎
◎剧目《打渔杀家》《红霓关》《刺虎》《汾河湾》等

梅兰芳1935年赴俄期间,共作16场演出,八场在莫斯科,另外八场在列宁格勒。此行目的是宣扬中国文化,因此剧目事先有专家编排,确保苏俄民众能够了解剧情。

以剧目而论,《打渔杀家》《红霓关》《刺虎》《汾河湾》等剧目,略带平民吐气的剧情得到观众认同,因此颇受人们欢迎。

苏俄政府颇为重视戏剧艺术。以莫斯科和列宁格勒来说,容纳数千人的剧院共有40余所,而且都由政府经营。除了一两处外,门票非常低廉,这使一般平民百姓也有机会观赏戏剧艺术。

梅兰芳在苏俄献艺之余,也到欧洲列国考察,有意在隔年冬季到欧洲巡回表演。
至于南洋,他表示愿意到此表演,但细节必须仔细考量。

登岛游览了多处地点
沈良牧与梅兰芳同乘一车,一路上为梅兰芳讲解南洋以及新加坡华人的情况。
听闻新加坡50多万人口当中有30多万是华人,梅兰芳感到十分讶异,他从不知道南洋有这么多的华人。
·         东陵植物园
   车队陆续到达植物园,众人下车后,先拍张集体照留念,之后到园内参观。梅兰芳对一些奇花异卉作出一些提问,总领事刁作谦,林庆年和李光前都详细说明,梅兰芳对此行深感满意。

·        
义顺南益号古井树胶厂
   游植物园之后,众人原本想开车环游新加坡,但谈起树胶之后,梅兰芳颇感好奇,有意进一步了解,因此车队开向南益树胶厂。
   南益是新加坡规模最大的树胶厂,东主李光前为梅兰芳解说胶液制成胶片过程,还带他到树胶园,亲身体会如何以胶刀收割胶液。
   南益前身是林义顺的通益号,当时国民党政要遭袁世凯追捕而流亡新加坡,林义顺将通益转租给国民党,让党员谋取生计,因此这里留下四口以革命名人命名的古井,分别为中山井、精卫井、克武井、烈武井,梅兰芳也到此凭吊一番。
   鉴于梅兰芳对树胶的制成品更有兴趣,大队于是来到前往南益树胶制品厂,进一步了解胶鞋等制成品的生产过程。

·         加东海景旅店
   由于时间尚早,林庆年提议去加东海景旅馆,让梅兰芳略进茶点,海景是本地唯一濒海的高档旅店,主人特备精美点心款待。

·         首都戏院大华戏院
   因梅兰芳曾问及本地剧场的情况,沈良牧提议实地考察,众人又开车到首都戏院,继而上海 戏院(即后来的大华戏院,旧称天演舞台)。
   首都戏院可以容纳1700多位观众,其后台也颇为满意,上海戏院则略微逊色。
   基于时间所限,去中国戏院(即后来的光华戏院)的打算不得不取消,梅兰芳在新加坡的行程就此结束,匆匆回到丹戎巴葛码头,登上同一邮轮回国。

陈嘉庚盛邀梅兰芳
来新筹赈表演

1937年卢沟桥事变爆发后,由于上海局势不稳定,梅兰芳萌起移居香港的念头。趁银行家好友冯耿光因公去香港之便,梅兰芳托之代为安排赴港演出的计划。1938年春,梅兰芳率领140人的剧团到香港表演。

梅兰芳在1935年过境新加坡时,新加坡华社曾邀之来新表演,但过后一直未有下文。因此,当获知梅兰芳去香港表演之后,星华筹赈会领头人陈嘉庚托华侨银行之香港经理康镜波,代为洽商邀请梅兰芳来新筹赈表演之事。

5月19日,康镜波复电陈嘉庚,梅兰芳代表姚玉芙担心原班人马人数过多,南来花费过巨,而且有水土不服之忧,因此建议重新征选演员,商谈来新表演条件之后才南来。

不过在康镜波看来,这些都是托词。此时康镜波已听闻香港商家有意聘请梅兰芳赴新表演;由于事关重大,他急忙向陈嘉庚汇报,希望能加以劝说。

5月25日,陈嘉庚致函中国银行主席宋子文和广西经理张兆棠,要求协助康镜波斡旋,商请梅兰芳来新为筹赈表演,并且表明津贴多少无妨。

在宋子文和张兆棠的协助下,梅兰芳亲自接见康镜波,表示赞成陈嘉庚之邀请,并将拒绝商业性质的表演。不过他也表示,当前的班底必须遣散,建议过后独自南来会晤陈嘉庚,再重组班底演出。

康镜波于28日发电向陈嘉庚报告喜讯。隔天陈嘉庚指示康镜波垫付一千元作为梅兰芳的旅费。5月30日,本地报纸报道,星华赈灾会已成功聘得梅兰芳南渡——梅兰芳将先南行周详接洽,然后率领剧团南来效力筹赈。

6月24日,康镜波致函陈嘉庚,尽管愿意南渡,梅兰芳必须等候平(北京)、沪(上海)两地班底的消息才敢动身,此后就再无关于梅兰芳的报道。梅兰芳自解散剧团之后一直住在香港,因中国的局势日益恶化,直到香港沦陷为止都未能南渡。

1942年春,梅兰芳回返上海。在日本统治期间,他因不愿为日本人演出而蓄胡,暂别舞台。

 陈嘉庚梅兰芳1949年北京首晤
1949年9月24日,中国人民政协在北京举行第一届全体会议。参与发言者包括华侨民主人士代表陈嘉庚。作为特别邀请代表,梅兰芳也出席了该次会议。

陈嘉庚在大会上说:“海外华侨对于祖国前途抱有很大的期待。新政府对海外华侨的生命财产和权利,予以充分和有力的保护,是可以断言的。” 梅兰芳说:“地方戏是人民自己的戏剧,都是从农村来的。戏剧工作者需要下乡去展开工作,为广大人民服务。”

梅兰芳曾经打算南来,和陈嘉庚商谈筹赈表演事项,因局势没有成行。十几年后,两人终于见面,但时过境迁,来新表演已非会晤之课题。

梅兰芳的传记没有提起过境新加坡,也没有说到允诺筹赈表演,或许这仅是不值得一提的外一章,随着两人相继逝世,这些事迹也随风而逝了。

70多年以后,翻阅70多年前的旧报,无意间启开这段尘封旧事。


by Walter Lim
撰写林志强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