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8月25日星期六

也谈党会对孙中山的支持


1854年,义兴公司因为内部对动用款项资助厦门小刀会起义闹意见,这演变成本地最严重的私会党械斗,义兴公司的领袖蔡茂春后来接受海峡时报访问的时候说,为了争夺领导权,各派之间互相残杀,互相争斗,党会已经变了质,这是孙中山南来之前将近半个世纪,虽然说本地早期华人和党会有关,不过气候已经不太一样。

反清意识起伏
冠有皇明义士邓荣衔的神主牌

如果说马六甲的明朝华人后裔会继续使用明朝年号,反清复明的后裔也会继续使用反清的年号,所以本地也出现明墓, “氵丹” 墓,还有天运年号,陈育松提到在泰山亭有许多这类坟墓,义顺也有,而蔡茂春的坟墓就是明墓,这反映早期浓烈的反清意识。反清意识的浓淡会随着局势演变而起伏,蔡茂春妻子去世时已经采用大清年号,这显示股反清力量随后转弱,但太平天国运动期间这股意识有逐渐抬头。

社公庙的前身是义兴公司的总部,里头供奉许多党员的神主牌,后来殖民地政府查禁私会党,义兴正式解散,部分转移到柔佛,另外一些则转为地下组织,这些神主牌后来被弃置于加冷河,但被冲上河岸,后来被人捡起供奉,之后安置于公社庙。在百多座神主牌当中,有73座冠有皇明义士、侯明义士或扶明将军等号衔,在48位注明死亡年份的神主牌当中,有46位是在太平天国运动期间或失败之后不久去世。太平天运失败之后大量起义者南来带动这股反清意识,但一代人的光景就逐渐转淡。


糖王黄仲涵父亲是厦门小刀会起义期间的运粮官,起义失败之后逃离到爪哇,孙中山多次要求捐助革命都被拒接。十九世纪末清朝对海外侨民的态度出现转变,之后多数华人倾向效忠清朝,大量捐献购买清朝官衔,所以孙中山初期同盟会的支持者寥寥可数,但1908年几场起义之后支持者不断上升,孙中山后来的筹款都得到不错的成绩,主要是得到广大的中下层的支持,宋允文和黄振贤副教授在晚晴园相关的座谈会都提到这一点。

私会党的支持
洪门的宗旨是反清复明,事实上任何组织的反清行动都获得他们的支持,只要这种反清意识继续存在,世界各地的洪门即使没有主从关系,都会支持孙中山的革命,但不代支持孙中山,只不过大家有共同的目标。

许雪秋是本地出生,在孙中山之前已经中国结合三点会准备起义,好些同盟会成员是他从中国带领加入的三点会成员,在中国起义的参与者也不乏三点会成员。另一位义兴的二哥林亚相,他在潮州起义失败之后带着几千兄弟逃来新加坡,后来转移阵地到柔佛开拓并成为港主,晚晴园是他卖给张永福,目前虽然没有找到林亚相革命前的政治倾向,不过相信是支持孙中山的革命,他后来加入国民党。

本地洪门领袖林推迁,许多文章都说他支持孙中山,事实上他仅仅支持孙中山推翻满清,建国理念和孙中山尽然相同,他过后加入共和党,和孙中山领导的国民党对立。

反清组织使用清朝年号
蔡茂春的坟墓,上面有个明字。

早期新加坡华人和反清组织是有关联,但说到早期南洋境内若有人敢在墓碑上用大清年号就被挖出来,这是言过其实,统治这个岛屿的是英国人。这些组织都是地下组织,通常都借助公司或庙宇做掩饰,除了内部文件之外,对外都是使用阳历或清朝年号,部分皇明义士的神主牌也是使用清朝年号,尽管他们生前尽力匿藏身份,不过有些人死后却不愿意当清朝的鬼,所以明墓,“氵丹”墓因而产生。

相对而言,在十九世纪末的本地华人开始倾向效忠清朝,公开使用反清字眼的坟墓相对减少,而目前在武吉布郎找到的都是这个年代的坟墓。

武吉布郎坟场创立于1922年,即民国十年,在这之前的年份都是从他处迁移过来的,以亚历山大地区的坟场居多,由于年代和地区的局限,更早期反清意识浓烈的明墓 “氵丹”墓 并没有在武吉布朗出现。

2012年8月14日星期二

月份别称




January     燃花里
February    批勿哇里
March       马只
April       亦不里
May        
June       
July        裕来
August      乌兀
September   实添末
October     屋多密(恶多抹)
November    怒民末
December    利暹末

一月        【元月】
二月        【花月】
三月        【桐月】
四月        【梅月】
五月        【蒲月】
六月        【荔月】
七月        【瓜月】
八月        【桂月】
九月        【菊月】
十月        【阳月】
十一月      【葭月】
十二月      【腊月】

2012年8月13日星期一

别具风格的坟墓



Some day, some time, our eyes shall see, the faces we love so well,

Some day their hands will clasp in ours, and never say farewell


            在四号山看到一个别具风格的坟墓,墓碑是建在坟墓的后端,两侧竖立石柱,中间夹着一片大理石,宛如矮墙。坟墓没有中式华丽的浮雕,也没有西式的花纹,甚至没有任何弧线,设计简单,但洋溢着一片庄肃的感觉。


            墓碑上的墓铭同时采用中英文,右边的中文墓铭已经放弃传统的中款,上款和下款的格式,而且采用好些不常见的字眼,墓铭一开始就是梅县民逝,梅县指的是广东梅县,所以死者是客家人,而民逝这个词相当罕见,相信是指在民国的时候逝世。另个罕见的字眼是主葬,在主葬之后是五个女儿的名字,相信是指负责安葬的主要人物。此外在显考之后并不是父亲的名字,而是享年六十九岁寿,整个墓铭不论格式或文字已经脱离的各种形式。

 
            中文墓铭:

梅县民逝 显 考享年六拾九寿 星源梁公 之墓
            妣梁母谢金水

主葬女 星娘 瑞娘 东娘 保娘 定娘

中华民国    二十七年戊寅岁三月初二
            五十九年庚戍十一月十三日

            英文的墓铭格式则比较正规,相信后人受英文教育,在女儿名字之前增添了两行诗句,内容洋溢深厚的亲情,坚信死后必然重聚,原文如下:

Some day, some time, our eyes shall see, the faces we love so well,
Some day their hands will clasp in ours, and never say farewell

译文:(那时在眼前重现挚爱的脸孔 那天紧握着双手从此永不再分离)


同安鳌东蒋骥甫



生平
           蒋骥甫(18891944 ) ,字维中,祖籍同安东,由于家境贫寒,读四年书之后就辍学,最初受雇于家乡的永发店,但薪金低微不足糊口,后来筹借资金自设小杂货店,家境逐步入小康,当时蒋骥甫有意往外发展,就将店交给其弟管理,只身南渡新加坡。

          初在他在出入口商行任职,由于勤奋工作深受雇主器重,适逢孙中山在新加坡设立同盟会,多次集资在中国发动革命,并且提倡剪辫易服,蒋骥甫也支持同盟会活动,不过其雇主是保皇派的支持者,因此受到一些讥责。这时候蒋骥甫的婚期已到,他因此辞职回国结婚。婚后往上海分行建源栈任职,建源栈后来因事收盘,蒋骥甫决定再度南来。

         这时日久略有积蓄,后与陈嘉庚合创橡胶园,苦心经营而发迹。1924年他和陈延谦合创信成号投资地产,1935年联合新、马两地的著名闽商黄庆昌、王丙丁、冯清缘、陈文确等共同创办了大华银行,并担任银行董事。

社团
         因少年失学,蒋骥甫决意在家乡兴学,1926年创办觉民学校,学校最初借用清代四川总督苏廷玉所在的进士第为校舍,学生免费入学,学校一切费用由他负责,1936年新校舍落成,但不久日军开始侵略中国,学校在战火中被摧毁。他还在家乡捐建码头、修路造桥,兴修水利等。

         蒋骥甫也是同安会馆创办人之一,1929年陈延香前来新加坡,并呼吁乡亲组织同乡会,陈延谦、林金殿、蒋骥甫、张扶来、胡先愿等人发起组织,并筹得3万元买下丝丝街167号的三层楼会所。19291029日会馆注册获得批准。1931531日,同安会馆正式成立,第一届主席是陈延谦。

          蒋骥甫笃信佛教,1933716日由道阶老和尚、转道老和尚、慧圆、瑞等、普亮、如安诸法师,及邱菽园、庄笃明、吴良标、吴新斋、陈有济、 陈智豪、黄曼士、郑则英、蒋骥甫、洪子晖等居士,在寅杰律普陀寺发起筹组佛经流通处,这就是居士林的前身,之后经过一系列的扩充筹备,新加坡佛教居士林于1934年6月17日正式成立。

蒋骥甫也是怡和轩成员,在1933-37担任 怡和轩懂事局委员。他也是南洋华侨中学,南洋女子学校的校董。

家族
          蒋骥甫父亲君屋,母亲苏氏,一家十余口,妻子苏氏,育有四子,蒋勖初、汝志、齐修和家洁,一女象震。长子蒋勖初与新加坡女子羽毛球队长王秀英结婚,勖初在父亲去世后继续筹款寄回家乡续办私立觉民小学及捐办其他公益事业。次子汝志与Chan Keng Boon结婚,幼子家洁娶谢荣世之女结婚

          蒋骥甫住在里峇峇厘路的支路,该处五十年代一度曾以他的名字命令道路,称为Chionh Ke Hu Park,六十年代又改为Jalan Mutiar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