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6月13日星期四

百年武吉布朗 - 追古抚今 展览与讲座


6月29日(星期六):华语讲座
29 Jun (Sat) – Talks in Mandarin 
Time 时间        Title讲题        Speaker 主讲者

1400        漫谈新加坡墓碑文字的搜集与研究
Collecting and Studying Epigraphic Material from Tombstones in Singapore       
庄钦永博士 (Dr David Chng)
报名

1445         武吉布朗点滴——国人的集体记忆
Vignettes of Bukit Brown – Our Collective Memory        林志强 (Walter Lim)
报名

1530         休息Recess        

1600         古今地图中的武吉布朗
Bukit Brown Cemetery in Maps: A Historical Survey        莫缕勇 (Mok Ly Yng)
报名

1645         武吉布朗的缤纷鸟语
Bird Songs of Bukit Brown        温昌 (Wing Chong)
报名

1730        活动结束 End of programme        

30 Jun (Sun) – Talks in English 
6月30日(星期天):英语讲座
Time时间        Title讲题        Speaker主讲者
1400        Bukit Brown Cemetery in Maps: A Historical Survey
古今地图中的武吉布朗        Mok Ly Yng (莫缕勇)
报名

1445         Nature at Bt Brown
武吉布朗的大自然        Dr Ho Hua Chew 
(何和宙博士)
报名

1530        Recess 休息        

1600         All things paranormal in BBC
武吉布朗的灵异故事        Charles Goh (吴安龙)
报名

1645         Qing Ming and Chinese Traditions in a Changing World
变化世界中的清明节与华人传统        Victor Yue (尤祥瑞)
1730        End of programme活动结束        
报名

     
7月6日(星期六):华语讲座 – 新马坟山田野调查 
6 Jul (Sat) – Talks in Mandarin: Chinese Cemetery Research in Singapore & Malaysia
Time时间        Title讲题        Speaker主讲者

1400        霹雳五帮籍贯坟墓的造型与文化
The Architecture and Culture of Tombs Belonging to the Five Dialect Groups in Perak        李永球 (Lee Eng Kew)
1500         边镇遗石:边佳兰义山与墓碑考察
A Study of the Chinese Cemetery and Tombstones in Pengarang        莫家浩 (Bak Jia How)
1600         休息Recess        
1630        从广孝山到武吉布朗与姓王山: 浅谈三个坟场的记录工作与特点
Kwong Hou Sua, Bt Brown Cemetery and Seh Ong Hill – Documentation work at three sites        
许耀峰博士 (Dr Hui Yew Foong)
1730         座谈会(黄坚立副教授主持)
Panel discussion (chaired by A/Prof Huang Jianli)      
报名
1930          Endearing Memories: My life through the 50's
宝贵的回忆:我所经历的五十年代
Mr Alex Tan Tiong Hee
报名
2030         Peranakan Elements at Bukit Brown
武吉布朗山上土生华人的点点滴滴        Norman Cho
报名

2130        End of programme活动结束        

7 Jul (Sun) – Talks in English
7月7日(星期天):英语讲座
Time
时间        Title讲题        Speaker主讲者
1400        The Material Culture of Bukit Brown
武吉布朗坟山的物质文明        Dr Lai Chee Kien 
(赖启建助理教授)
报名

1500        Singapura's Old Cemetery at Jalan Kubor
Jalan Kubor的新加坡啦古坟场        Dr Imran bin Tajudeen
报名

1600         Recess 休息        

1630        A Tale of Three Cemeteries: Cemetery Documentation in the 21st Century
记三处坟山:浅谈二十一世纪的坟场记录工作        
Dr Hui Yew Foong (许耀峰博士)
报名
1730        End of programme活动结束

2013年5月29日星期三

历史走道⊙武吉布朗 听墓碑说故事



陈瑞麒墓窟内镶满特制的景德镇瓷片。

武吉布朗(Bukit Brown)因为要让位给新道路,其中约5000多个坟墓必须迁移,其余95%的坟墓今后相信也得让位给住屋发展计划,难逃被挖掘的宿命。这个消息在2011年9月公布后引起广泛注意,许多人担心蕴藏在武吉布朗的历史将随着发展计划的落实消失于无形。
于是10多名热爱历史文化的热心人士开始深入坟山,进行史料收集和记录工作,并根据收集到的资料归纳出四条历史文化路线,还义务导览,尽自己所能让公众多认识武吉布朗的历史。其中吴安全(50岁)是第一个带团到武吉布朗探秘的寻墓人,2006年便开始在武吉布朗导览。吴安全是一名药剂师,每逢周末他就会到坟山帮人寻墓,也发掘历史。林明辉则是一名瓷砖专家,专门从坟墓的瓷砖上搜集史料。武吉布朗有三名华语导游,林志强是其中一人,他感兴趣的是墓碑上承载的历史。
这次采访以武吉布朗二号山历史文化路线为重点。那里树木成林,杂草丛生,但隐藏在坟山深处的却是丰富的珍贵史料,包括文化、手工艺术、民俗、民间信仰、文学、先贤资料等等,不一而足。

像个露天博物馆
林志强说:“这里的文化历史比想象的丰富,甚至还可以纠正历史。”单单武吉布朗二号山就是一座看也看不完的露天博物馆!
新加坡开埠后,各地移民蜂拥而至,很快的这里不仅变成东南亚的交会点,也成了东西文化融合的地方。
武吉布朗是一座华人坟场,但在这里却可以找到两个荷兰文、三个泰文和两个日文墓碑。其中荷兰文墓碑在大门右边,离柏油小路不远。林志强用粉笔一刷,用枯叶一扫,碑文依稀可见。印度尼西亚独立前曾受荷兰殖民统治,从姓氏来看,长眠者应该是从印尼移居于此的华人。
二号山入口附近有一座造型与众不同的坟墓。墓碑用大理石打造,远看犹如一栋矗立在绿丛中的西式大楼,碑文是铅铸贴上去的英文,西洋色彩浓厚。
传统华人坟墓通常左右各立一中式金童玉女,那里一座古坟金童玉女是一对西式天使,身上是中式的彩带,女的袒胸露乳,男的打中国结式领结。坟墓两旁还有本地特色的浮雕锡克守门人,以及以中国古典名著《三国演义》为题材的浮雕装饰。是一幅中西和本地文化拼图,像冷盘一样多姿多彩。

墓碑雕刻素材多元
武吉布朗有许多雕刻精细的古墓,搜集墓碑史料近两年,到现在林志强还没发现细节相同的雕刻。有的雕刻还采用镂空雕法,细幼处细如绳索,是匠工巧手独运的成果。雕刻素材多样化,包括大家所熟悉的古典文学和典故,已发现的计有《空城计》、《白蛇传》、《西厢记》、《哪吒闹海》、《二十四孝》、《八仙过海》等。除了雕刻,义务导游还发现了一个用景德镇瓷砌画美化的坟墓。
新艺术运动开始于1880年代,在1890年至1910年达到顶峰。那时欧洲盛行以800到1100摄氏度烧制的彩色瓷片。这些瓷片全为手工制作,表面为金属原料,耐用且色彩鲜艳。1920年到1935年日本也出现效仿欧洲工艺制作的瓷片,但色泽略逊一筹。
林明辉说,欧洲和日本彩瓷片在武吉布朗都有发现,他还发现两片镶嵌在二号山一座古坟上的欧洲彩瓷,与现存宏文学校的彩瓷同出一辙。他说:“这恐怕也是本地硕果仅存的同系列彩瓷。”
华人民间信仰相信万物都有神明庇佑,墓地也不例外。传统华人坟墓都要供奉庇护坟墓的神明。从最早的后土——道教的一位女神,到后来的男性神大伯公或福德正神,再到后来福建人供奉的山灵,客家人供奉的龙神,潮州人供奉的土地之神等,以及之后以图像表现或彩瓷拼成的大伯公。林志强说,这种民间信仰的演变在武吉布朗都可以找到例证。
文字体现民俗差异
武吉布朗上的墓碑还体现了福建人与潮州人的民俗差异。那里的潮州人墓碑按性别爱以祖考或妣标识逝者身份,女性跟男性一样保留原有的祖籍或出生地,但不列后人名字。福建人墓碑一般都列后人名字,但只列男性祖籍。是民俗研究者很有价值的研究资料。
墓碑上的文字也随时代变迁而改变。清代年间辈份高长者墓碑称谓抬头都会冠上“皇清“或“皇”。“皇”除君主还有盛大的意思,清代灭亡民国诞生后开始改用“大”字。“大”已没有君主的含义,但还是对年长者的一种尊称。这种转变显然与时局变化有关,是身份认同的表征。满清掌权,人们以清代子民自居;满清倒台,人们便与清朝划清界限。
身份认同也反映在墓碑的其他细节和字里行间。先贤陈文学的墓碑上有两面五色旗(又称五族共和旗),是中华民国建国初年执政的南京临时政府和北洋政府所采用的国旗。这座墓碑中的国字,当中是个民字,人民当家做主的含义呼之欲出。坟墓主人或立碑者的政治立场不言而喻。
陈文学为何许人?《义顺社区发展史》说他是先驱人物陈嘉庚的叔辈,一说是陈嘉庚的堂兄。何者正确?林志强说,手头上的一封陈家家书当能揭开谜底。可惜家书以罗马化福建话书写,解读难度大,相信短期内不可能有答案。

华社先贤动人事迹
武吉布朗占地86公顷,有10万多个坟墓,也是许多华社先贤长眠之地,单单二号山就有好几位。他们的墓碑也许并不起眼,却深藏着一段段动人事迹,一些更是中国和东南亚人民的共同记忆。
武吉布朗及附近一带已知有18个同盟会会员墓,黄肖岩墓是其中一个。祖籍金门的黄肖岩,曾参加同盟会,奔走宣传革命,也是南洋女中与南洋工商补习学校的创办人之一。卢沟桥事变,金门沦陷,他还来函吁请新加坡金门会馆筹款救济难民。
蒋玉田,祖籍福建同安,是1906首批同盟会会员之一。他去世时同盟会为他在报章上刊登的讣告以义不容辞抬头,可见他受会员敬重的程度。此外,他的墓碑还刻“是国民党老同盟先知先觉,为华侨界代议士尚系后思”,是本地罕见尚存提及国民党的墓碑。
蒋玉田,墓铭罕有的提及老同盟(即同盟会)和国民党。
晚晴园的第一个主人梅泉宝也葬在武吉布朗二号山,晚晴园是他在1902年所建的。
武吉布朗确实是一座宝山,它能为我们揭开许多尘封的史实。
葬在二号山的薛中华,是新加坡福建帮开山鼻祖薛佛记的曾孙。1922年启用的武吉布朗坟山,就是时任福建会馆主席的薛中华和另一名华社领袖陈谦福积极筹划的。此外薛中华也担任中华总商会领导职务,英殖民地政府曾委他为太平局绅。他本身则是汇丰银行的买办,据说,他坟头还有一头造型与汇丰银行完全一样的小石狮。
李金赐是潮阳会馆的创办人之一,曾领导端蒙学校、潮阳会馆和义安公司,也担任过中华总商会、潮州八邑会馆、醉花林俱乐部的董事。他是一名商人,除自制水泥器具,经营铁打黑油外,也在新山和巴生设厂生产火柴。他的墓碑设计非常独特,就好像一个竖立着的火柴盒。
武吉布朗肯定也葬着诗人的尸骨,有的墓碑上还以“诗者”标注。到目前为止共发现了两个,其中一人为葬在二号山的康研秋,他曾是中华总商会的秘书,另一人为潮州诗人冯蕉衣,郁达夫在《星洲日报》担任副刊编辑期间,他曾协助郁达夫处理稿件。

2013年4月20日星期六

在武吉布郎的佘有进家族

在武吉布郎的佘有进家族


佘有进女婿——陈瑞麒


佘石城
佘应坤妻妾——
 

 
                陈素珍                 李惜爱2811
佘应禄妻——罗鸾英
佘和宜
佘和波/沈连中
佘克义

佘连城
 
佘连城妾——林素兰
佘秉炀


佘碧城

佘和娥/刘炳先
佘和秒/陈振武
 其他尚未确定关系
佘宜基 杨顺音


佘宜球
佘和姨
佘勉安
佘宜珪
佘文正

2013年4月12日星期五

天运之一波三折



正在整理一些天运的资料,知道某处有做座基督教徒的坟墓使用天运,天运一直被视为与道教的关系极为密切,如果基督教徒也使用天运,这就说明道教不是唯一使用天运的团体,更完全摆脱宗教民俗这一层面,可以说重要的实物证明,甚至可以推翻学者先前的论点,因此决定去寻找这一坟墓做些记录。

之一
前个周末朋友有个烤肉会,由于地点靠近,所以提前几个小时出发,与Raymond一起探索。Raymond与Charles去年寻找到这墓群,据形容是显而易见,不料却走错方向,不得已紧急传召Charles来协助,但就是找不着,加上幕色初现,不得已只能打道回府。因为先前下过雨,到处积水,双脚已经湿透,也摔了几跤,一身汗酸再融合了森林原始气息,似乎已经远离文明社会。
跨越积水区
没有收获,即使背影也有泄气的感觉
很邪门,一整天没有几张好照片,连花儿也糊了!
在颓丧脚步声当中,突闻Raymond的叫声,他说他看到坟墓,随着他所指的方向冲去,手电筒的幽暗光线,我只看见地面上有些洋灰残片,但绝对不是坟墓。心中暗骂,笨!天这些黑,这么远你又看得到?我明明看见它(坟墓)朝我而来!有些时候觉得他有点憨呆,不过也有点灵异,那天副总理来武吉布朗的时候,一班人在办公室避雨,无缘无故的说看见大树倒下,不料几分钟之后,有一妇人进来告诉我们,大树倒下啦,而且在她面前徐徐倾倒!

Raymond:我明明看见(坟墓)朝我而来!

这时候Charles大声说,在这里!果真找到了,天色实在太暗,尝试以闪光灯拍几张照片,但始终不是天运的坟墓,只能下次再来,现在最重要的还是做个标记,下次才能记得位置。在下山的时候,Raymond不知道看到什么一直说很美,站在那里拿出手机拍摄,我就在他的前方继续走,不知怎的突然又滑倒,Raymond这时也下了,他拿着手机叫我看。唉,不扶我一把也算了,就算拍到我四脚朝天的狼狈相,真的那么好看?你跌倒的时候,我拍了两张照片,你看!照片显得幽暗,整个人糊成一团,在我的位置冒出一团云彩或气体,“那是灵气!”虽然距离大路只不过50米,但我不想在这个时候来个50米短跑,实在没有那个精力,我说:那是热气。”人自然应该讲老实话,不过讲老实话是否应该看看场所?

貌似被笼罩,头上还出现一团不透明的灵气

我的前方貌似有团云团,在我头上的部分最不透明
之二
上个周末原本打算在早上再次探索,我们不想重复上次的经历,不料最后一刻知道必须去庙里祭拜,再加上下午有个讲座,我们到这里的时候已经快四点,这次却有五人,人气比上次还旺。这墓群规模不大,加上地理环境已略有所知,很快的就拍摄完毕,但就是找不到那座天运坟墓。难道是在教堂那里?Raymond在寻获这座天运坟墓的时后,曾经到过临近教堂的坟场,会不会他搞错了?经我一问,他也不确定,我决定去教堂看看。

这是另一个古老的坟场,有不少道光潮州教徒的坟墓,很值得仔细考察,但对我而言最重要的还是寻找天运的坟墓,这个坟场还不至于成为树林,坟墓并不难找,但走了几遍就没找着。我们五人齐聚商讨,我记得墓碑没法看到墓主的名字,名字之前是基督教徒,骤然间我们意识到坟墓不在这里,因为这是天主教。也就是说坟墓在之前的坟场。

带领外人参观坟墓的时候,看起来好像很轻松写意,其实对整个地势早已了如指掌,甚至已经清理树枝,开辟走径,之前的探索就像这样,经常出现意想不到状况,原本有位朋友想跟着来,看了就不知会不会被吓着?
 
清代的华人天主教徒,以潮州为主。



之三
Raymond翻出旧相片,估计是靠近山脚部分,当时有几个坟墓已经被树根包围,相信因为枝叶茂盛将坟墓掩盖,所以当天没有察觉到。下个周末必须找到这座天运坟墓,不过拜六有基层组织,礼拜带电视台摄影组,看起来不会太早结束,能够挤出来的时间,恐怕又是是黄昏前的几个小时,下次会不会成功呢?

天运讲的就是顺天而行,只不过顺天不意味事事顺利,有时就是这样的一波三折。对我来说,一生都在逆境中求存,经习以为常,我清楚我的未来会不会成功,只不过与我同行,总免不了与我一同承受波折。

人都不喜爱逆境与波折,不过当你克服这一切,再次回顾的时候,艰辛已成为胜利的笑声,尤其是与挚友同行,它将成为璀璨而不会磨灭的共同记忆,正因如此,有些人一生到老会有无穷无尽的话题,因为大家共同走过。



2013年3月27日星期三

同济医院与武吉布郎


同济医院原名石叻同济医社,成立于1867年,是由广帮七头家发起。医社最初租用店铺施医赠药,当时帮派意识鲜明,而医社行善却不分籍贯,因此善行被各界认同,逐渐成为跨帮派的华社最高团体。之后颜永成等48人倡议建永久医院,并获得政府拨地,医院于1893年落成,并改名为同济医院。


葬在武吉布郎坟场的同济医院先贤:

陈恭锡
留鸿石(汇通号)
邱菽园
郑古悦
林应标

2013年3月25日星期一

颜永成学校与武吉布朗


颜永成学校简史
1885年 颜永成成立英华义校
1888年 中国的颜永成学校落成
1889年 颜永成学校在直落亚逸获得新学校土地
1893年 总督金文泰为颜永成学校主持开幕
1899年 颜永成去世
1923年 学校正式命名为颜永成学校
1938年 颜永成学校成为政府学校,中国颜永成学校则停办
1941年 颜永成学校因主楼结构不安全,学校暂时使用柏路的马来学校和珍珠山学校,后因二战停顿四年半
1946年 颜永成学校借用欧南学校开课
1947年 颜永成学校使用滑铁卢街的日本学校
1951年 总督为安顺路的颜永成学校开幕
1989年 迁移到Raeburn Park
2000年  12月迁移到 1 Henderson Road

颜永成学校成为政府学校之前的信托人
Lim Sin Tat
Soh Kim Lian
Wee Soon Chuan
Kho Sian Tan
Leong Man San
Yeo Hock Ho
Boey Kok Leong
Sir Ong Siang Song
Lee Cheng Yan
Tan Keong Siak
Gan Tiang Tok
Gan Tiang Kwee
S J Chan
Dr Lim Boon Keng
Wee Swee Teow
Wee Thiam Tew
Ho Yang Peng
Chen Siew Lan
Lee Kong Chian
Lim Seow Kiow
Lim Bock Kee
Gan Tiang Choon
Ho Yang Pang
Ong Boon Tat
Sit Teong Wah

葬在武吉布郎的颜永成学校信托人
颜长笃
颜长春
颜长贵
陈恭锡
王文达
薛中华

2013年3月22日星期五

颜永成中国马六甲后人 回新加坡寻根

左,颜永和与幼子,右颜传宗


3月20日下午,来自中国的颜传宗以及马六甲的颜永和一起去武吉布郎坟场寻根,这次行程与颜氏兄弟同行的还有星洲浪人与吴安全。

颜传宗是颜永成在中国的后人,祖父福安是长笃之子,从小知道自己是颜永成后人,就努力整理家族的历史,无奈所知有限。去年三月曾经来新加坡呆上十来天,到了直落亚逸87号的颜永成故居,颜永成学校旧址,也曾经拜访颜永成学校校长,了解祖先的过去,但就一直苦无颜永成坟墓下落。回国后,他在网络搜寻颜永成资料的时候发现了颜永成家族的博文,即与本地坟场探索者取得联络,这次代表公司在新加坡开会,特地在回国前到武吉布郎。老祖宗去世百多年之后,再回到他跟前倾诉情衷,这种感觉很难以形容。颜传宗居住在北京,有一儿子在美国念大学。

颜永和则是三房长隆之后,祖父福珠与祖母赵英娘结婚后定居马六甲,他也在打听祖先的最后安息处,去年颜长保后人寻获先人坟墓之后,召集后人体清明扫墓,颜永和因为和颜长保某一后人有联系,曾经到过武吉布郎拜祭颜永成坟墓,但颜长隆坟墓前扫墓还是第一次。颜永和过后到中国厦门(青礁)的颜永成老屋探访,也寻找颜永成在中国留下来的遗迹,因而结识了颜传宗之妹,知道颜传宗来新加坡,特地开车南下,一方面想会会中国的兄弟,另一方面也想去武吉布郎颜长隆坟前扫墓。颜永和是律师,也是马六甲马华的市议员,马国大选即将来临,他也期望得到祖先的庇佑,这次与他同来的还有妻子曾美玲与最小的儿子颜家全。

除了颜永成家族墓地、颜长笃与颜长隆之外,颜氏兄弟去了何水娘与颜长春墓前,何水娘坟墓不久前已经迁移,但墓碑尚留在原址。颜长春是颜永成中国的儿子,加入海澄同盟会之分会,据南洋名人集记载,他在家乡青礁与鼓浪屿组织革命机构,联合孙黄等人,辛亥起义之后,即在漳州海澄响应,因此功劳甚伟,当中海澄义师的财政,更靠他筹措。颜长春肆业与厦门东亚学校,精通中英,后因奔丧及领遗产而来新加坡,曾与颜长贵一起出任亚洲保险的董事,并在爪哇经商。颜永成家族在武吉布郎大约有二十座坟墓,独有颜长春墓碑刻有青礁廿八世,这对颜氏家族与青礁宗祠的衔接非常重要。

颜氏兄弟有意进一步探索家族的历史,但天色已晚,没法前去颜永成父亲的坟墓,所以大家就到土生华人餐馆(Frankle Ave)用餐,大家分享自己所知的颜永成相关事物。颜永和提到,在马六甲有个颜永成巴刹,颜传宗也谈了在三都的颜永成学校,此外颜永成也捐2000大圆建造慈济宫,是最大的捐献者,但两人知道颜永成家族神主牌收藏于土生华人博物馆后,相约下次来新加坡一定要去看看。

颜永成来自马六甲,白手起家成为巨富,1885年设立华英义校,即颜永成学校之前身,他在中国三都也设立颜永成学校,这座学校在1888年落成,颜永成学校于1937年因经费殆尽,隔年成为政府学校,中国的颜永成学校则停办。颜永成对同济医院也有诸多贡献,同济医院原名石叻同济医社,原为广东七头家所发起,最初租用店屋为贫穷居民施医赠药,因善举被各界认同,逐成为跨方言族群的组织。颜永成后来出任同济医社总理,联合其他领袖向政府申请余东旋街的土地,并倡议建造永久性医院,医院落成后改名为同济医院,同济医院内有一1892年匾额,颜永成的名字出现在四十九位倡建总理之中。
同济医院创办人七头家,颜永成于1884年成为主要负责人,1893年出任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