页面

2022年9月26日星期一

新加坡㳉墓与㳉字溯源之一:新加坡㳉墓

新加坡㳉墓與㳉字溯源

林志強

新加坡独立文史研究员

 

前言

新加坡泰山亭最早发现㳉墓,陈育崧引用陶成章的解说,认为这是会党创造的文字,这观念广泛被后来的学者认同,然而㳉字和会党之间的关联,至今没有一个明确的论述。本文逐一叙述㳉墓的发现经过,与此同时追溯㳉字源头,调查前人如何发现㳉字和时代背景,重新探讨㳉墓和会党的关联。

新加坡㳉墓

1907年,政府挖掘青山亭开始,众多坟场都在往后的一百年消失,新加坡老坟场所剩无几。在2017-18年之间,笔者无意间在乌敏岛和闽南寿山发现四座㳉墓。这里就结合前人著作,查阅各坟场资料,以便进一步了解新加坡㳉墓。

 

一、潮州坟场

1948年,义安公司宣布发展泰山亭,将在坟场原地建造价值5百万的房屋。这个计划出现变迁,后来印尼领事馆、乌节戏院、义安旧大楼和文华酒店相继在1960-70年代落成。在泰山亭挖掘坟墓之前,陈育崧发现了㳉墓。

陈育崧《关于㳉墓的研究》收录两张㳉墓的图片,即光绪三年(1877)六月十六日立碑的卓举明/吴慈德(见附录编号1),以及天运甲申年(1884)三月廿二日立碑的林竹宫/谢宝满/王上社(编号2)。他认为:“墓碑上的㳉,是天地会党人的制造字,这个字是清字。党人制造此字的用意,据说是表示清朝无主,大明复半。”这两座墓碑最常被引用。潘醒农1950年出版的《马来亚潮州通鉴》,在介绍泰山亭之余,还有辛巳年(1881)三月立碑,其姓氏无法辨认,名为朝福的墓碑(编号3),注明陈育崧借用这却鲜少提及

泰山亭占地72英亩,地契由东印度公司于1845年颁发,佘有进是产业信托人之一。潮州族人成立义安郡,共同捐资设置和管理潮州坟场,同时接管粤海清庙酬神事宜,这就是后来的义安公司。除了乌节路泰山亭,义安公司还管理汤申路广恩山、兀兰广孝山、金文泰广寿山、义顺广德山、后港广义山樟宜广仁山等潮州坟场。

泰山亭㳉墓只记录到三张图片,相信坟场还有更多,只是未曾有系统性的整理。潘醒农则明确指出:“广恩山亦有同样之墓。”一份刊登于1979年《星洲日报》的挖掘坟墓通告显示,义安工艺学院(现义安理工学院)内有两座㳉墓,即陈氏/张以江/潘氏(编号4),以及陈亚槽/李亚吟(编号5)。义安理工学院前身为广寿山,加上泰山亭的发现,潮州坟场共有五座㳉墓。

 

二、乌敏岛坟场

乌敏岛是新加坡北部第二大岛,发现岛上盛产花岗岩之后,驻扎官(Resident Councillor)汤姆斯·丘吉尔(Thomas Church)于1856年签署政令,派印度囚犯建立基地开采花岗岩,开采工作后来被华人取代。华人很早在此落户,1852年有则村民郭亚相被老虎咬死的报道,佛山亭也有一块1869年的重修碑石。

传说太平天国起义失败后,一些广西的义军逃亡到新加坡,他们善于使用火药,后来前往乌敏岛,从事以火药炸石矿的工作,因此萌生寻找太平遗民坟墓的念头。在2017年9月独自上乌敏岛探寻,不料连续三个周末发现三座㳉墓。第一座㳉墓是曾周来(编号6,图1),天运丁亥年(1887)七月十九日立,墓碑没有注明祖籍。第二座是金砂曾顺丰(编号7,图2),墓碑没有年份,平躺在地上,不确定是坍塌或挖掘后留下的墓碑。第三座是海邑曾秀烈墓(编号8,图3),墓碑没有年份。潮安旧称海阳,简称海邑,彩塘镇金砂村的曾厝尾是潮州曾姓发源地,曾顺丰和曾秀烈都是潮州人,曾周来也可能是同乡,基于墓地不是潮州坟场,所以没有列入潮州人行列。

政府曾经有意发展乌敏岛为住宅区,1990年前后,档案馆职员或本地学者曾经多次到乌敏岛进行田野调查,拓印庙宇碑石和墓碑。在搜索档案馆数据库时,无意间发现一张㳉墓图片,墓碑镌刻痕迹有些模糊,因此向档案馆索求高清图片。墓主郭乃进,在光绪九年(1883)二月廿三日立碑,依个人判断,祖籍是海阳县贵山都(编号9)。这意味乌敏岛至少已经有四座㳉墓。

乌敏岛有甘榜咖啡山(Kg Bukit Coffee)和甘榜三条港(Kg Sungei Tiga)两个华人坟场,一些坟墓则零星散布岛内各处。三座㳉墓都在甘榜三条港坟场发现,这里埋葬潮州、福建、广东、广西、海南和浙江等不同籍贯华人。近两年曾四次探访乌敏岛,平躺地面的曾顺丰墓碑已不知去向,至于郭乃进㳉墓,目前尚未寻获。

 

三、闽南寿山

闽南寿山位于旧蔡厝港和十四乡道的转口处,虽然名为闽南寿山,却允许福建省各地的乡人埋葬,除了闽南地区,墓主包括龙岩、兴化和福州等地,当中以安溪和南安人居多。这个坟场甚少受到关注,在2018年10月1日的探索中首次发现㳉墓。

这座㳉墓是从他处迁葬至此,由两块主碑拼凑而成,两人祖籍圳美,即现龙海市东园镇过田村俊美社的古称。墓碑上分别镌刻“皇清显妣讳懿德陈门邱氏嬬人之佳城”(编号10,图4),以及“显考讳坚忠陈府君之墓”,两人相信是同一家族。在邱嬬人墓碑上端有五蝠和祥云拱日的浮雕,在云日之内有个㳉字。镌刻年份和后人的墓肩没有保留,如果按照昭穆排列,邱嬬人应该是陈坚忠的母亲或长辈。

坟场有少数光绪、宣统和民初坟墓,最早的是光绪廿四年(1898),从格式上判断是从他处迁葬至此。最早标记华人坟场的地图是1937年,最后所知的埋葬日期是1991年5月10日,过后就封山不许埋葬。在2021年曾三度上闽南寿山调查,尝试寻找后人,但没有发现其他祖籍圳美的坟墓。坟场管理人蔡锦发先生是第三代,估计其祖父蔡金木在1935-37年间开始管理坟场,蔡先生透露自幼未见后人来拜祭,屈指算来至今已超过40年。

四、德光岛坟场

陈育崧是最早关注㳉墓的学者,当时㳉墓后人还去坟场扫墓。或因各种原因,他将重心放在寻找史料,而非向后人调查家族史。拙作《尘封轶事:从武吉布朗追溯新华两百年》于2020年2月举行发布会,陈剑在会上提到,其先人墓碑上也有㳉字,因此特地向他查询。

陈剑原名陈松沾,生于1940年,祖籍梅县,家族辗转落户柔佛陈厝港,以垦殖甘蜜为生,过后迁移至德光岛种植甘蜜。大约在15岁时,家族清明为先人扫墓,无意间看见墓碑有㳉字,他曾向祖父陈瑞麟询问,陈瑞麟只说反清复明。陈松沾依稀记得家族有六、七座坟墓,因年代相隔已久,也没有保留坟墓照片,所以只能加强德光岛的史料搜寻。

德光岛是新加坡东北第一大岛,居民以客家和潮州居多,也有福建、广东和海南人。上世纪80年代,政府将德光岛发展为军训营地,居民陆续搬迁到本岛,坟场在1990年挖掘。

在迁离德光岛之前,岛上居民何金煌编写一本回忆录,这就是1993年出版的《话史德光岛与天降佛堂太阳公庙》,书中收录一张㳉墓图片,墓主陈发元,在1898年逝世(编号11,图5)。陈发元是德光岛第一代垦殖甘蜜业者,同时经营广发兴号杂货店。甘蜜园和杂货店后来由其子陈炳奎,即是陈松沾曾祖父继承。随着坟墓图片的发现,确定德光岛曾出现㳉墓,和潮州坟场一样,我们对㳉墓的田野调查起步太迟。

五、小结

综合泰山亭、广寿山、乌敏岛和闽南寿山的㳉墓,新加坡已发现十一座,当中六座立碑年份介于1877-1898年之间,圳美、梅县和祖籍不详各一座,其他八座都是潮州人或葬在潮州坟场。潮州人有将妻妾名字同列在墓碑的习俗,泰山亭和广寿山四墓主都已婚,其中两人拥有两位妻子,而乌敏岛的墓主貌似单身。祖籍梅县的陈发元从事甘蜜垦殖,这行业几乎被潮州人所垄断,在本地极少数的闽商,如戴河水和刘金榜等也参与甘蜜种植。








附录:新加坡㳉墓

编号

墓主

年份

祖籍

埋葬位置

1

卓举明/吴慈德

1877年

澄邑

泰山亭

2

林竹宫/谢宝满/王上社

1884年

澄邑

泰山亭

3

■朝福

1881年

泰山亭

4

陈氏/张以江/潘氏

-

潮州

广寿山

5

陈亚槽/李亚吟

-

潮州

广寿山

6

曾周来

1877年

-

乌敏岛三条港

7

曾顺丰

-

金砂

乌敏岛三条港

8

曾秀烈

-

海邑

乌敏岛三条港

9

郭乃进

1883年

海阳

乌敏岛。

10

邱懿德

-

圳美

蔡厝港闽南寿山

11

陈发元

1898年

梅县

德光岛

*■无法辨认

关键词:氵月墓 会党 反清复明 天地会 墓碑 新加坡 泰山亭 乌敏岛 德光岛 闽南寿山

林志强:《新加坡㳉墓与㳉字溯源》,原载《2020新山华族历史文物馆年刊-- 义山与华人社会》,马来西亚:新山华族历史文物馆,2021年。

新加坡㳉墓与㳉字溯源之一:新加坡㳉墓

新加坡㳉墓与㳉字溯源之二:㳉字溯源

新加坡㳉墓與㳉字溯源之三:天地会起义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