页面

2020年8月13日星期四

南明古城马六甲

 

《联合早报》2020年8月13日

马六甲南明古城

崇祯十七年(1644),闯王李自成发兵攻打北京,一路攻克大明城门直抵紫禁城。眼见城池失守,崇祯黯然步入煤山自缢,明朝遗臣在南京拥护福王朱由崧登基,这开启南明的年代(1644-1683)。在国乱纷纷之际,南明人离开故土,在海外寻找新桃花源。

开基马六甲

荷兰于17世纪在东南亚各地建立殖民地,1619年占领雅加达,1624年统治台湾。在1641年,荷兰军队击败葡萄牙,成为马六甲的统治者。这是场剧烈的战争,当时瘟疫猖狂,居民在战火中四处逃亡。马六甲战后恢复平静,在南明的年代成为南明人的新家园。

李为经(1614-1688)号君常,厦门嘉禾人,因明季国祚沧桑,1644年逐航海而南行,县车此国。学者揣测早期男性移民都是单身南来,他们和马来妇女通婚,后代都是混血儿,从张礼千、巴素到颜清煌都有这样的观念,这论点其实不正确。近期阮涌俰以《厦门光裕堂李氏族谱》为依据,指出李为经携带南明妻子徐惜娘到马六甲,一起来到的还有兄长李为纪和堂弟李绵生。在动乱的年代,南明人飘洋过海并非为了经商,而是携带家眷避难的家族式移民。

郑芳扬(1632-1677)漳州龙溪人,神主牌刻着大明甲必丹显考芳扬郑府君神主。他父亲“贞淑郑公”神主牌内的记录,郑贞淑生于万历丙戌(1586年),卒于隆武戊子(1648年),葬三宝山。1645年,郑芝龙在福州拥护唐王朱聿键称帝,年号隆武,隔年他在汀州被掳杀。当时几位明室后裔相继称帝,同时冒出多个年号,郑贞淑身在海外,仅能延续使用这个已经消失的年号。

荷兰延续葡萄牙制度,统治马六甲后就委任甲必丹,因华人流离四散,华人甲必丹最初从缺。郑芳扬父亲逝世时他只有16岁,比李为经年幼18岁,却在李为经之前受委为甲必丹,这是因为家族更早抵达而被视为开基马六甲,象征南明人南迁马六甲的开始。

南明古城

在清军相继攻陷福州、舟山后,鲁王朱以海1651年来到金门,隔年桂王朱由榔定都龙安,孙可望、李定国和郑成功则展开海陆反攻,南明大有中兴之势。1662年,吴三桂昆明处死桂王,郑成功在台湾突然逝世,鲁王则病逝金门。荷兰和清朝军队随后联合攻打金门与厦门,岛上居民四散避难。眼见故国被占领回乡无望,异乡人都成为明朝遗民。

青山亭是马六甲最古老的华人庙宇,《敬修青云亭序牌》提及,“郑李二公南行,悬车于斯。德尊望重,为世所钦,上人推为民牧。于龙飞癸丑年始建此亭。”龙飞不是年号,南明癸丑年理应为1673年。郑芳扬和李为经将南明移国至此,青云亭就如南海飞来的寺庙,大明文化在异域传播。李为经更恩泽幽冥,他出资购地,三宝山成为南明人最后长眠之处。

马六甲人口在1675-1688年之间升降不定,介于3千至5千多人之间,华人在160-426人之间起伏,数据显示女性同样具有流动性。1678年共有426名华人,127名男性、140名女性和159名孩童。李为经夫妇也开枝散叶,育有儿子正坤、正壕(1662-1708)和女儿瑞金、成金。李成金(1661-1725)嫁给曾其禄(1643-1718),他祖籍鹭江(厦门),神主牌以避难义士自居,或因厦门沦陷而南来,其子曾应葵继任甲必丹直到1725年。

面对南明人的反抗,清朝在顺治和康熙年间实施严格的海禁,并颁下迁界令,强迫沿海居民往内地迁移30里。南明和郑成功政权相对开放,出海的都是南明人。在一个特殊的大时代,马六甲在明朝灭亡后继续传承大明文化,是名符其实的南明古城。

清代船商融入

施琅1683年收复台湾后,康熙一度撤销海禁,在接下来的百多年中,出海政策在允许和禁止,或宽或严之间反复实施。这期间有些船商落户马六甲,结合墓碑、祖谱和传记来看,18世纪中开始频密起来。

据庄钦永《东山薛氏宗谱》校补,薛明绰(1720-1787)娶陈氏为妻,生鹄、衍、藉三子。薛中衍1751年在马六甲出生,他娶邱兴隆(?-1765)之女养娘为妻,女儿薛世娘嫁给梁杞官之子梁美吉——青云亭第一任亭长,儿子薛佛记则出任第二任亭长。

陈金声家族传记指出,永春陈臣留(1737-1784)在1757年来到马六甲,他娶姚随娘为妻,育有缎娘、瑞绒和瑞布。陈瑞布幼年回中国读书,和蔡八娘完婚,生下二男应望和应仪,儿女淑娘和远娘。他后来回来马六甲娶吴侃娘,育有陈应策和陈金声,陈金声家族后来多人出任青云亭亭长。陈臣留事业有成之后,在家乡招募乡民前来,从事民信业的李永侃(敦洪)也在1778年到来,他娶陈留臣之女缎娘为妻,生下李赞美,即李清池、李桂林、李清渊和李清岩家族。

漳州蔡世俊早年和长子昂若南来,蔡昂若1776年卒于马六甲,后来三子蔡士章(1750-1802)也来到马六甲,他娶曾喜娘为妻,育有沧山、沧明、沧杰、沧浪和沧海,继陈起厚之后担任甲必丹。蔡沧杰娶陈起厚之女陈珠娘为妻,其子延珍与曾佛霖之女艳娘结婚。陈月中(1755-1839)来到马六甲之后娶侯汉之女侯玉娘为妻,育有孟郎、有郎和笃生。陈有郎和薛佛记结为亲家,陈荫娘嫁给薛茂元。陈笃生之女霞娘嫁给李清池,陈金钟娶蔡沧杰之孙女蔡霞娘为妻。

马六甲华社人口不多,华族甚少和土族通婚,这造成家族之间互相嫁娶,错综复杂的姻亲关系使社群更具凝聚力。从南明到清代,马六甲和中国往来不断,当女儿适婚时,父母总会招揽高素质的清代船商为婿,南明人也开始兼容清代文化。清代船商的流入使华族文化传统完好保留,文字和语言都得到良好传承。

南明人落户星洲

海峡殖民地在1826年成立后,新加坡发展迅速吸引马六甲南明人前来,因语言文化相通,他们和中国移民形成新加坡华社。南明人也保留自己的旧传统,马六甲36个家族组成互助兄弟会——庆德会,他们以中文写书信和记录,当时画像中的妇女还穿着明代袄裙。直到1935年,新郎在婚礼中穿着明代服装,这种显现南明文化特征的婚礼曾在新加坡、马六甲、槟城和砂拉越出现,离李为经南来已经将近300年。


2020年6月13日星期六

翠兰亭与吾庐



陈桂兰是来自马六甲的富商,他买下史格山上的豪宅作为翠兰俱乐部,因俱乐部的关系,这一带也称为翠兰亭。翠兰亭后来停办,这栋建筑一度出租给政府开办马来学院。陈桂兰后来将产业出售,最后给来自槟城的富商邱汉阳买下。


1906年,邱汉阳兴建新豪宅,这里是市区最高与最豪华的建筑,八角形高塔可以瞭望四周,市区景象一览无遗。邱汉阳逝世后,他的豪宅和周边产业——包括吾庐现址,客纳街70-1号,在1918年11月25日一起拍卖,吾庐会员谢荣西和友人成功买下邱汉阳产业,吾庐地段是以9800元成交。


1921年,李俊秩为吾庐提呈建筑蓝图,兴建现吾庐新大楼。当时吾庐会长是邱国瓦,他是益成米行东主,因同时任华侨银行经理之职务,因此将自己的益成米行交给李俊秩去打理。李俊秩是锦利号东主,是邱国瓦好友,也是吾庐会员,很多时候成为邱国瓦私人秘书。

吾庐大楼在1922年秋落成,陶文波为吾庐题字。陶文波是陶成章之侄,1909年跟随陶成章来新加坡,曾在《中兴日报》和孙中山会面,吾庐元老留鸿石当时任《中兴日本》主笔,他们早年或许已经相识。为吾庐题字的时候,陶文波出任孙中山秘书。吾庐新大楼成为会员宴客之所,1923年3月,华侨银行董事陈先恭长子陈芳锦结婚,就在吾庐大楼宴客。














2020年5月12日星期二

陈嘉庚和张永福之结霜桥轶事

陈嘉庚和他的签名
新加坡制冰厂在梧槽河旁设立厂房,横跨河流的桥梁因此被称为结霜桥,这个俗称因桥梁尚在而流传至今。曾是船只不停穿梭的繁忙河道,运载黄梨罐头到码头等候出国,随着工厂被拆除,黄梨生产重镇的事迹就随风而去,这里重新拼凑陈嘉庚和张永福在此的一段事迹。

梧槽河边黄梨厂
19世纪末,甘蜜行业逐渐没落,黄梨具有更高的经济价值,种植园纷纷改种黄梨。随着罐头保存食品技术的出现,黄梨罐头在欧洲受到欢迎,本地主要河流也出现数十间黄梨加工厂。梧槽河具有通船优势,距离市区不远,两岸就出现多家黄梨加工厂。刘金榜的万山号位于现新柔巴士终站,他在海峡殖民地拥有最大规模的黄梨厂,与他遥遥相对的就是日新号。
日新号由潮商陈亚四和陈杞柏合创,资金1万2千,陈杞柏出资5千,陈亚四出资7千,公司由陈亚四管理。据1905年1月3日《海峡时报》的通告,陈杞柏于1904年10月退出位于双溪路73号的陈日新号,其股权转让给陈嘉庚,此后易名为日新号。陈嘉庚在1908年所提呈的一份建筑修改蓝图,黄梨厂介于双溪路和惹兰勿刹之间,位于森林大厦旁边的停车场,蓝图上的签名为陈加记。
陈杞柏早年南来,创办顺安米行,并陆续开设碾米厂、铁店、种植黄梨与加工厂,以及大量投资地产,建立其商业王国。因晚年商行所托非人,多家商行因亏损陆续关闭,最后竟资不抵债。黄梨厂成为陈嘉庚翻身的最后生命线,在众人辅助下,奠定往后商业王国的基石。
建筑修改蓝图标记日新黄梨厂位置

陈嘉庚黄梨起家
陈嘉庚在《南桥回忆录》提及,他在曾厝港设立新利川黄梨厂。这黄梨园的业主原是陈杞柏,在面临经济危机时转卖给陈文学。他是陈嘉庚的堂兄,和陈金秧共同经营竹安号,《陈嘉庚研究文集》指出陈文学父亲缨忠,和杞柏等兄弟先后到新加坡谋生。
陈嘉庚当时才三十出头,虽然曾在顺安米行任职,但却不知如何经营黄梨厂。直到亲自打理,才知道这行业工作流程繁琐,极需专才管理。这时陈亚四逝世,陈嘉庚决定接管日新号,并聘请叶玉桑为黄梨厂经理。叶玉桑,字雪亭,最初在陈泰合春号担任文书,隔年升任经理。陈泰在义顺合春格有一黄梨园,在克拉码头的工厂生产皇宫和松鼠牌黄梨罐头,叶玉桑担任此职七年,对黄梨生产运作非常熟悉。收割的第一季,新利川净利9千余,日新号3万,黄梨罐头在陈嘉庚面对困境时带来第一桶金。
尽管欧洲对黄梨罐头需求殷切,但洋行和华商所定下的采购合约,如无法在期限内完成生产或不符要求,必须对洋行赔偿,因此华商不太愿意和洋行交易。陈嘉庚大反其道,他和叶玉桑每天早上到洋行询问,可有接到采购黄梨罐头的电报,不论数量大小,他都乐意提供。他们严格监督生产,每天都到厂房巡视,日新号终于打出名堂,宋旺相《新加坡华人百年史》就指出,日新号在出口欧洲的黄梨罐头中占了七成。
在叶玉桑鼎力辅助下,陈嘉庚黄梨厂获得巨大利润,还清父债并东山再起,陆续收复陈杞柏的商行。叶玉桑成为陈嘉庚的合伙人,但陈嘉庚后来决定退出黄梨行业,叶玉桑招揽陈水蚌、张两端和杨六使入股,新公司在芽笼和柔佛各设厂房,结霜桥旁的黄梨厂也就人去楼空。
叶玉桑之墓

陈嘉庚堂兄陈文学之墓

人民树胶制造厂
张永福祖籍饶平,字祝华,在树胶的黄金年代开辟种植园,但他发现树胶制成品的利润更高,因此有意设立生产工厂。他向欧美商人求助,但没人愿意传授生产技术,最后在日本朋友协助下取得生产技术,并在日本购置树胶鞋的制造机器。当时所需的资金庞大,因此他将空置的晚晴园出售。
陈嘉庚的日新黄梨厂辗转落在张永福手中,他在1917年提呈蓝图将建筑改为树胶厂,并在1920年以锚标为注册商标。早期水路是主要运输模式,建筑都是面向河流,步入20世纪,道路系统逐渐完善就开始出现变化,人民树胶制造厂改用惹兰勿刹32号为正门。张永福在桥北路119号五层楼高的大楼落成后,成为平民鞋厂的销售总行,继而在大坡大马路(即桥南路)214号和皇家山下(里峇峇厘路)19号设立第二和第三分行,成为陈嘉庚钟标鞋厂的强烈竞争者。
张永福是新加坡同盟会支部会长,同盟会在革命成功后改组为国民党,随着袁世凯解散中国国民党,本地支部转为地下组织。1929年7月,本地国民党公开支持中国抵抗苏联的入侵,这引发深层危机,殖民部决定派香港总督金文泰来镇压国民党。
1930年2月5日,金文泰抵达新加坡出任总督,他立即传召国民党执委会,指国民党在海峡是非法组织,下令即刻解散。因张永福拒绝签字,执委会最后以个人名誉提呈解散国民党文件。当时郑螺生和方之桢被驱逐出境,张永福为本土出生华人,殖民地无权将他驱逐,但他却选择自我流放。1930年3月19日,他将惹兰勿刹的人民树胶制造厂出售,桥北路平民鞋厂也卖给霸打公司,之后起程北上中国。
张永福结束工厂北上中国

无语结霜桥
梧槽河两岸景貌百年来起着急速的变化,当代建筑拆了重建,建了又再拆,结霜桥见证百年来历史的变迁。当年的陈嘉庚和张永福都曾在桥上留下足迹,然而一段段的尘封轶事却在潮来潮往中流失。
结霜桥百年来承载着民众无限的记忆



咖啡山文史研究
作者:林志强
2020年5月12日 发布

2020年4月15日星期三

码头起落货


早在1821 年,牙直利 夹着雄厚的资本到新加坡创业,后来公司在1833 年改组为牙直利公司。它从英国进口制成品在此出售,并将本地土产如茶、米、胡椒、甘蜜、香料、锡等运回英国,其商业网络已扩展到暹罗、中国、西贡、婆罗洲等地区,同时它也是伦敦银行和保险公司代理商。牙直利家族分别在1847年和1876年退休,之后管理公司的是汤姆斯史格。
在1864 年,史格联合西方和本地企业家等人,集资创办丹戎巴葛船坞公司,在当时这是项庞大的工程。丹成巴葛船坞除了维修船只外,还包括码头装卸货物、货仓储存以及运送到货物市区,而牙直利经营进出口、是新船坞的主要使用者之一,因此积极参与。史格是创办和发展船均的重要任务,他长期担任主席,被称为丹成巴葛船坞之父。在创办和发展丹戎巴葛船均坞的时候,史格就看上了略懂英语的货仓书记颜永成,在历史的机遇下,这改变了颜水成的一生。
牙直利公司有许多进出口货物,需要运送到丹成巴葛船坞的任务,在史格的提携与资助之下,颜永成成立公司聘请码头搬运工人,开设牛车运输队承包牙直利的搬运工作。由于码头需要大批搬运工人,提供码头工人成为利润丰厚的行业,在养子颜长笃辅助之下,颜永成成为主要的码头工人供应商。随着牙直利和殖民地政府有不少稳定的合约,丹成巴葛船均不断的扩充,以及苏伊士运河开通后的远洋船运蓬勃发展,颜永成也就平步青云成为富翁。他在1899年逝世后,陈谦福成为新一代的船坞工人供应商。
新加坡就逐渐成为东南亚主要的航运中心,船只吨量不断提升。在货运当中,码头工人是极为重要的一环,他们卸裝的速度决定了货轮的停泊时间。某些货物如煤家,灰烬会铺满他们身上而成为“黑人”,甚至进入呼吸道或肺脏,他们个个都 不辞劳苦。码头工友生活待遇向来低劣,虽经几番要求终无效果,1940年,码头工友自动发起组织星洲码头工友联合会。
在中国崛起前,新加坡超越各国成为世界第一海港,我们一直没有忘记颜永成、陈谦福这些工人供应商,然而我们恐怕已经遗忘,数以万计的工人每天在码头起落货,长眠于武吉布朗的杨十二就是其中之一。

2020年3月19日星期四

开创马六甲王朝


室利佛逝(Sri Vijaya) 是东南亚古代佛国,梵文意为大胜利,在国都巨港(Palembang)附近有一公元683年的碑石,记载着一场军事远征大胜利之后,逐而形成帝国。唐代义净和尚在671年前往印度学佛时,曾在此停留六个月。据中国史料,室利佛逝在742年之后停止朝贡,直到904年开始以三佛齐(Samboja)为名向中国朝贡,学者认为在它这期间被爪哇赛连德拉王朝(Sailendra)控制。三佛齐国运多番沉浮,991年,爪哇马塔兰(Mataram)国王达玛旺沙(Dharmavamsa)派兵攻打三佛齐,局势非常不利,时在中国朝贡的使者因战事而滞留,但三佛齐在1006年反击,攻陷东爪哇并击毙了达玛旺沙国王。南印度的注辇国(Chola)后来崛起,发兵攻打三佛齐并掳走国王,但三佛齐在1106年反攻并占领注辇国。
据1225年赵汝适《诸蕃志》所述,三佛齐统治15个属领,这包括马六甲海峡两岸、锡兰、宋卡、西爪哇、柬埔寨等地,属领还包括巨港,这显示当时国都已经迁移到末罗瑜。1251年,三佛齐国王詹德拉哈努(King Chandrabhanu)出兵进攻斯里兰卡不果,数年后,再度联合南印度军队入侵,结果失败,他反被南印度国王所杀,此后国势逐渐式微,对其属领逐渐失去控制。1275年,爪哇新柯沙里(Singhasari)派兵攻占三佛齐,将国都定为“木剌由”,其领土只剩巨港、占卑(Jambi)、米南加保(Mimangkabau)地区。满者伯夷(Majapahit)后来崛起攻打占卑等地,三佛齐曾退避米南加保,后来分裂成三个国王,最终都成为满者伯夷属邦。1377年,三佛齐向中国朝贡,要求赐玉玺国印册封为附属国,以摆脱满者伯夷的控制,但此举受到满者伯夷阻扰,并将来使杀害。
严从简《殊域周咨录》提到,“自胡惟庸谋乱,三佛齐因而遣间谍绐我使臣羁留于境。爪哇国王闻知其事,戒三佛齐,令其礼送还朝。后诸国道路不通,商旅阻绝。上欲遣使谕爪哇国,恐三佛齐中途阻之,命礼部移咨暹罗国王转达爪哇。”三佛齐名誉上是由酋长所掌控,但华人海盗已经形成一股举足轻重的社群,他们或是起义失败的平民、或是胡惟庸案之受害者,因而仇视明朝,公然俘虏来使,抢掠朝贡使节和商船,并且获得统治者的庇护。1397年,暹罗使者到访,明朝托暹罗国王转达满者伯夷,要求派兵惩罚三佛齐。满者伯夷国王也因属邦统治者不忠,大约在1398年发兵摧毁三佛齐。明朝档案记载,“时爪哇已破三佛齐,据其国,改其名曰旧港,三佛齐逐亡……”当时旅居该处的数千华人群起拥梁道明为王,他原籍广东南海,最初因贸易而南来,后长期定居,而三佛齐灭国之后,巨港依然繁忙。永乐三年(1405),明成祖后来派人招安,梁道明于十一月回国,留下副手施进卿驻守,但一代枭雄陈祖义不久后崛起,他被郑和伏押回京处斩,其党羽被杀。
据葡萄牙人资料,马六甲王朝的开国君主拜里苏米拉(Parameswara) 是来自巨港王子,他野心勃勃,喜好侵略。大约1390年,他决定不再效忠满者伯夷帝国,不再缴交贡赋,并打造狮形王座为自己举行加冕为神王的仪式,因此满者伯夷派兵将他驱逐。拜里苏米拉是否就是在巨港庇护华人海盗的统治者?
拜里苏米拉逃到民丹岛(Bintan),后来前往不远的岛屿,受到当地统治者——大城府(Ayuthia)封臣礼遇,但几天后,他杀死统治者自立为王。为了延续建国美梦,他将这岛屿称为新加坡拉(Singapura)——即狮子城。不出数年,大城府诸侯北大年(Patani)兴师问罪,派军队将他们驱逐,他和随从自实里达逃到麻坡,后来在马六甲定居。据明史记载:“永乐元年(1403)十月遣中官尹庆使其地,赐以织金文绮、销金帐幔诸物。其地无王,亦不称国,服属暹罗,岁输金四十两为赋。”马六甲古称满剌加,当时拜里苏米拉还未立国,他仅仅只是一方酋长,而且必须向泰国进贡。明使如此重视拜里苏米拉,正因为他是巨港的统治者,庇护华人海盗抢掠朝贡使节和商船,而拜里苏米拉控制新加坡期间,劫掠来往船只,以致海道不通。尹庆出使马六甲,宣示威德及招徕之意,其实就是在招安,以保持海盗顺畅
拜里苏米拉遣使随庆入朝贡,其使者言:“王慕义,愿同中国列郡,岁效职贡,请封其山为一国之镇。”经他要求,永乐帝封他为马六甲国王,并赐他国印,在中国皇帝的撑腰之下,他从此摆脱泰国的枷锁,实现了建国的梦想。

2020年2月11日星期二

《尘封轶事:从武吉布朗追溯新华两百年》简介

书名:《尘封轶事:从武吉布朗追溯新华两百年》
作者:林志强
出版:林志强
出版日期:2020年2月
国际书号:978-981-14-0617-1
规格:22.9x15.2公分
装帧:简装版(320页)
定价:25新元
订购:limckiong@gmail.com

【新书简介】

千多年来,华人不断远离故土,涌向南溟,在天灾人祸、社会动荡之际寻找栖身的桃花源。然而“托足异国,昔人所悲,犹未旋返,莫可以期,存则荣归,没则旅瘗。”因此每座墓茔也埋藏了海外华人开埠垦荒的心声血泪。

武吉布朗坟场位于麦里芝蓄水池以南,政府于2011年决定开辟穿越坟场的新道路,因此引发民间社会对保留文化遗产的热烈讨论,无意间拼凑出一段段从唐山到南洋的尘封轶事。本书以武吉布朗为起点,结合墓碑、碑铭、各类档案、早期海内外报章、地图、建筑蓝图以及多种冷门档案馆藏,发掘出大量鲜为人知的新史料,进而对新加坡两个世纪来的人物、组织、事迹、建筑等人事物不断深化研究,展开更为充实丰富、细密交织的历史长卷。

《尘封轶事》是本地知名独立文史研究者林志强的第一本研究专著。这部以史为经,以事为纬,跨越年代和主题的历史研究专著分成坟山探索、维新革命、尘封轶事、风土旧貌和舞台春秋共五章,收录作者近十年所撰写文章30篇,每篇都独立成篇,又与其他篇章互文交集,这种跨领域、跨地域、跨时代的研究模式在多个研究层面取得新突破,不断纠正官方和学术界对历史的偏差,并带动学术界步入研究新方向。


【作者简介】

林志强,新加坡独立文史研究者,专注坟山研究等领域,过去十年间致力梳理与新加坡历史、人物、风土、民俗相关的史料,通过田野调查、查阅档案等进行深入研究,并通过报章、期刊、网络平台发表文章及研究成果,也受邀做专题讲座。《尘封轶事:从武吉布朗追溯新华两百年》是林志强第一本研究专著。2019年亦协助黄子明博士撰写《优影振天声:牛车水百年文化历程》,研究重点在新加坡早期戏院与牛车水部分。

目  录
彩页图片 ………… 1
目录 ………… 15
黄坚立副教授序 ………… 18
乔•布登斯女士序 ………… 20
自序 ………… 24
前言 ………… 27
凡例 ………… 35

一) 坟山探索
从咖啡山看中国百年变迁 ………… 39
咖啡山与布朗先生之渊源 ………… 47
在红尘中消失的芋菜园墓群 ………… 55
信女并非妓女
——浅谈余秋雨对新加坡日本人墓地的误解 ………… 61
从会党墓葬文化浅谈义兴 ………… 69

二) 维新革命
驻叻总领事孙士鼎 ………… 89
《南洋总汇报》创办人
——揭开陈云秋神秘的面纱 ………… 95
振武善社与大汉遗民林航苇 ………… 105
革命烈士方南冈家族 ………… 113
华侨银行总经理陈延谦 ………… 119
工商补习学校校长林则杨 ………… 127

三) 尘封轶事
新加坡百年前之双语教育 ………… 135
养正义塾创办人章壬宪 ………… 141
探讨中华女子学校与革命之渊源 ………… 145
林亚相与毕麒麟遇袭案 ………… 153
反共砥柱王振玉 ………… 157
土生华人之本质与演变
——从唐人峇峇说起 ………… 165

四) 风土足迹
百年回首话晚晴 ………… 185
胡亚基家族与
四马路观音堂如来佛像之渊源 ………… 197
阿卡夫山庄之尘封轶事 ………… 203
新加坡缅甸玉佛寺 ………… 209
缅甸古都为名的新加坡街道 ………… 215
重新探索昔日唐人街 ………… 221

五) 舞台春秋
刘金榜大檀越
与庆维新和梨春园之渊源 ………… 227
追溯升平园旧貌 ………… 233
梅兰芳路过星洲
——京剧大师外一章 ………… 237
救国公债与银月歌舞团 ………… 241
孔府七十二世后裔孔天相 ………… 247
厦语影片第一人林莺莺 ………… 253
影片大亨林忠邦 ………… 257

附录
………… 269
武吉布朗坟山运动 ………… 271
武吉布朗导览路径 ………… 283
注释 ………… 298
参考资料 ………… 311
鸣谢 ………… 316

2020年2月10日星期一

新加坡的三个唐人街

“说到唐人街,很多人都会想到牛车水,这里每逢中秋和农历新年都大事装饰,洋溢华人节日气氛,殊不知在新加坡发展过程中曾经出现三个唐人街。”

重新探索昔日唐人街
旅游局将牛车水定为唐人街,在1828年出版的新加坡城市规划图,杰生中尉(Lieutenant Jackson)也标记牛车水地区为唐人街,因此大家都以为这是莱佛士所规划的唐人街,这里以旧地图重新探索昔日唐人街。

最早的唐人街
早期的新加坡河南岸遍地都是沼泽与山丘,虽在驳船码头地区有一个华人村落,但居民大多集聚在北岸。1822年10月,莱佛士制定新加坡市区发展蓝图,新加坡河南岸上游为印度区,下游划为华人聚落,河口发展成商业区;北岸作为政府保留区,欧洲人和阿拉伯人则在美芝路一带。华人住户受到政令影响必须迁徙,但让出来的土地不是建造道路或政府建筑,而是给更富裕的一群,这引起他们的不满,包括甲必丹陈浩盛在内的111户华人因此联名陈情,但莱佛士却志在必行。
翻开1822/23年新加坡市区地图,当时的桥南路到了北干拿路之后,就朝安祥山和直落亚逸而去。所谓干拿是水道的音译,从驳船码头开始朝向马真路,将新加坡河南岸切割,沿着水道两岸的道路,就称为南、北干拿(水道)路。在莱佛士坊有座小山丘,新加坡开埠后就开始移山填海的工程,发展成为洋人的商业广场。
粤海清庙是本地最古老的庙宇,庙内的香炉可以追溯到1819年,在莱佛士开埠之前已经有潮州人在此定居。直落亚逸原是沿海的道路,闽人在此经商也称为源顺街,海唇大伯公是广客共同所供奉的庙宇,客家嘉应创办应和会馆,这就是新加坡最早的老城区——唐人街。

哥里门的唐人街
继杰生之后,哥里门(G D Coleman)在1829年开始勘察市区和周边地形,由 J B Tassin绘制的新加坡城市和周边地区地图于1836年印制。因受到安祥山和哇里山的隔绝,直落亚逸到山下就停止,这是市区的最西端,当时桥南路已经衔接丹戎巴葛和尼路。
哥里门这张地图有个特色,就是沿着桥南路,在克罗斯街和马交街(毕麒麟路)之间划出一个华人聚落。这里的道路以中国街为轴心,旁边的街道分别名为珍珠街,南京街,马交街、北京街和厦门街。马交是澳门的译称,是葡萄牙管理的中国港口,这些街名都是以中国城市来命名。因Chin Chew被译为珍珠,令人误以为其名字源自不远的珍珠山,因此忽略这个官方规划的华人聚落。
18世纪葡萄牙出版的漳州湾地图(Carte De La Baye De Chin Chew)涵盖厦门和金门,葡萄牙版的Chin Chew指的是漳州。签署《南京条约》以后,英国传教士在1844年北上,他们将中文翻译成白话字或罗马化闽南音,英国版的Chin Chew却变成泉州。这条街道在英国传教士北上前出现,原意是指漳州街,因出现转变,后来也有人视为泉州街。
规划师有意打造另一个唐人街,一份1840年出版的地图也标记中国街为唐人街。但华人移民不断的流入,人数超越其它种族,已经无法局限在一个小城区,19世纪40年代就不再以唐人街来称呼华人聚落。

牛车水的形成
牛车水位于安祥山、珍珠山、达士顿山之间,中间是新加坡河支流,这种天然地理形势说明,从牛车水到驳船码头之间是人烟稀疏的沼泽地。1846年汤申(J B Thomson)所绘制地图显示,衔接新加坡两岸的新桥路已经开辟并直抵甘榜峇鲁,然而新桥路和桥南路之间的街道,从新加坡河口到宝塔街就停止。史密斯街和硕莪街地区原是迪金生种植园山脚,在1858年开始发展,完成珍珠坊地段时已经1870-80年代。不断在沼泽地段填土,珍珠山和安祥山之间终于成为可居住地带。
为了应付发展工程,英国引进印度囚犯,将他们安置在芳林公园前的土地,这牢房即是警察总部的前身;而朱烈街前身也称为吉宁街,即印度街之意,说明印度人和这片土地的渊源。马里安曼兴都庙创办人比来(Naraina Pillai)在1819年获得直落亚逸地段建庙,但因水源问题要求更换地点,多次辗转最后于1824年选定桥南路,而隔邻的詹美回教堂,纳哥德卡殿和阿尔阿布拉则在1827年落户直落亚逸。印度移民后来落户在俗称吉宁街克罗士的街安祥山下,每天在此出售羊奶,这里就称为甘榜素素(Kampong Su Su,即羊奶村) ,当时已经形成一个小印度。他们之中有些事业有成,比莱(译,Aaron Pillay)更是这个地区大地主,在摩士街和比麒麟街上段之间拥有36幅土地,当中以福建街上段和南京街上段最为密集。
牛车水成形后成为福建人集聚地,金门人1876年在史密斯街建造孚济庙,陈庆源等于1886年在硕莪街兴建三福宫供奉大伯公,庙仔街因此庙得名。刘金榜所创建的庆维新在1882年6月落成,史密斯街的华人戏院梨春园在1883年3月之前也开始演戏。当时戏曲以粤剧为主,两大戏院的蓬勃发展带动周边商业。这些戏曲、酒楼业者和烟花女子都是广东人,牛车水无意间就形成以广东人为主的集聚区,吸引无数公子哥儿到此寻欢作乐,成为纸醉金迷之地。

新加坡的三个唐人街
受到城市发展的影响,牛车水逐渐没落,旅游局后来重新打造为唐人街。为了和历史衔接,牛车水范围不断扩大,涵盖先前两个唐人街之余,也包括了小印度,范围发展到和昔日大坡不相上下,然而时至今日,新加坡处处都是“唐人街”。

2020年1月2日星期四

武吉布朗不为人知的秘密




土生华人诸多论点近几年来备受挑战,武吉布朗的争议大有转移之势,外人不清楚内情,即使圈内人也不甚理解。武吉布朗问题错综复杂,两者其实有着千丝万缕关联,这里我就从土生华人说起。

土生文化馆在2015年举行《高山仰止》展览时解释,土生华人即海峡华人,男性是峇峇,女性为娘惹,其父系祖先是新移民,母系祖先则可以追溯到土族,即混血儿后裔。50位土生华人之一的颜永成,在光绪廿五年(1845)六月初三卯时生于马六甲,其父母却来自中国,土生华人宣传出现认错祖宗拜错坟的情况。

海峡华人英籍公会在1900年成立,入会条件为海峡出生或归化入籍的华人,后来改组为新加坡土生华人公会,会长王长辉指出土生华人在马来语为本土出生华人之意,说明这是个本土华人组织。1980年,公会联合爱山俱乐部推广峇峇文化,学者认为峇峇是具有马来血缘的华人,本土华人和马来化华人的身份和文化认同就出现混淆。土生华人是百年来历史所遗留下来的错乱,不应责难任何人,但土生华人瓷砖/娘惹砖却有炒作之嫌。

坟山研究员辜燕云自2013年开始对土生华人瓷砖提出质疑,古董花砖专家林明辉著作在2015年出版后引起更大的非议,赖启建副教授从学术角度解释土生华人瓷砖的称呼不正确。对峇峇文化颇有研究的土生华人曹明发进一步解释,旧货商对花砖缺乏认识,而套上土生华人瓷砖之名,最重要是可以卖到好价钱。槟城林玉裳指出当地没有这个名称,即使本地也是30年前才出现这误称。花砖是跨族群和地域的时代潮流,新移民带回中国建筑番仔楼,印度更是花砖最大消费国。

坟山导览并非研究员,出现错误是可以理解,然而土生华人已如斯紊乱,却硬生生兜售土生华人瓷砖,尽管涉及少数人的商业利益,官方还是落力护航。2017年10月启用的樟宜第四终站,就以欧日瓷砖铺设一个土生华人为主题的厕所,国家发展部和文物局赞助的武吉布朗导览路径也出现其芳踪,而文物局目前也资助瓷砖项目。在今年7月15日的一场瓷砖导览后,活跃在坟山的公务员白友源感谢摄影师对土生华人瓷砖的宣传。这群“义工” 突然在10月大转向,绝口不提土生华人瓷砖/娘惹砖,让支持他们官方机构陷入不义的局面,过去多年岂不是宣传假信息?

武吉布朗存有大量不透明运作,几年前在网上看到雅虎新闻室2013年10月14日报道,林雪芳宣布不再寻求改变国家发展部建造道路的决定,并宣称她小组的项目获得官方支持,她在《高山仰止》展览期间大力在坟山宣传包括土生华人瓷砖和“一切都是土生华人”坟山导览。林雪芳和亚洲超自然协会吴安全等人在2011年抗议政府建造道路,并和其他组织联名签署要求政府停止所有武吉布朗工程的备忘录,想必林雪芳满意和政府官员会谈结果而改变初衷。早报记者黄向京在2013年7月10日《布朗人》一文指出,坟山活跃份子是由不同小组和个人所组成,诸多坟山同道却没有留意到这则非主流媒体报道,更对坟山发展一无所知。

令人关注的是,当局在五年前已经部署下一轮的挖掘坟墓行动,月前已进行地质勘查,武吉布朗还有什么不为人知的秘密?

林志强
本地独立文史/坟山研究员
武吉布朗坟山活跃份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