页面

2014年6月29日星期日

薛中华后人“挖出”家族史


本地早期华人领袖薛中华和其家族的起坟过程,意外地让原本不相识的后人柯文忠和颜素莲等人相认。在他们的合力下,薛家墓群得以重新安置,也让原本对祖先一无所知的后人,有机会认识显赫的家族史。
受陆路交通管理局道路工程影响,本地早期华人领袖薛中华和家族成员位于武吉布朗坟场的13座墓必须起坟迁移。薛家后人在今年4月16日一口气为12座墓的20位先人起坟,还费尽心思确保这些先人的骨灰迁到万里骨灰塔时,能依旧排列在一起。
薛中华后人起坟的故事,曲折跌宕,还有出其不意的小插曲,例如薛中华的曾外孙女颜素莲(40多岁),去年4月挺身而出时,原本只想“认领”祖父颜克敬和薛中华大女儿薛彩玉的墓,最后却把“蕃薯藤”上众多葬在“中华山”的远亲一并认领了。
薛中华弟弟薛中禄的外曾孙柯文忠(43岁)原本只想查看柯家先人的墓是否受影响,却意外发现受影响的其实是外曾祖父薛中禄和一大批薛家亲戚。
柯文忠对自己这部分的家族史一无所知,但仍决定认领受影响坟墓,不过他出面时却意外地发现,外曾祖父薛中禄和另外三座属于薛家的墓,早在一年前被一位热心的薛姓宗亲认领了!
这位薛姓宗亲与薛家毫无血缘关系,只是祖上租过薛中华的房子,受过薛家恩惠,为此对薛家心存感激。他见薛中华等人的墓迟迟无人认领,一时心急,便于2012年挺身而出,为其中四座墓办理认领手续,还掏腰包选了骨灰龛位。
他后来从报章上知道前社会主义阵线领袖林福寿医生的夫人陈宗孟,原来就是薛中华外孙女后,曾写信知会对方。陈宗孟收信后曾回函表达谢意。她当时刚失去夫婿,加上年事已高,无法亲自处理此事。
薛家后人迟迟未出面认领先人的墓,主要是因为很多后人已不清楚家族历史,不知道先人坟墓的位置,更不知坟墓受道路工程影响须迁移。
他们最后能联手安置必须迁离武吉布朗的众多老祖宗,还得感谢热心查找后人下落,奔波牵线的武吉布朗志工辜燕云。
辜燕云是舞台技术统筹,工作之余是文史爱好者,对薛家历史做过研究。当她看到薛家迟迟无人认领受影响的墓群,便主动翻查旧档案,并在去年1月找到颜绍海(颜素莲已故父亲)的这条线索,还通过颜家的友人陈仲熙,联络上颜素莲的母亲。颜母后来交代女儿出面处理祖宗起坟事宜。
颜素莲总算赶在去年4月14日,即陆交局最后期限当天认领了薛家所有相关坟墓。她过后还和辜燕云合作设立一个不对外开放的面簿网页,专门联系与薛家有关系的后人。
2013年8月17日,辜燕云为20名薛家后人组织了一次武吉布朗游,带领他们参观“中华山”的先人墓群,向他们讲解家族史。许多原本不相识的后人,在那一次踏青活动上首次见面。
合共认领八个合葬墓四个单人墓
颜素莲出面认领先人的墓时,其中四个合葬墓已被上述薛姓宗亲办好“认领”手续,但尚未起坟。这四个合葬墓是:薛中华和妻子邱仁贞(邱杏娘)、薛立朝(薛中朝)和妻子陈仁惠、薛中禄和妻子杨仁卿,以及薛中华的儿子薛丕顺(又名薛梦龙)及妻子孙绣绣(孙莺娘)。薛中朝和薛中禄是薛中华的弟弟。
颜素莲认领祖先坟墓时,原本只想认领祖父颜克敬和大祖母薛彩玉的墓,但辜燕云说服她认领所有与薛家有关系的受影响坟墓,包括薛中禄的岳父岳母杨炳煌和黃明娘,薛梦龙的岳父岳母孙仲玉和陈碹娘,孙仲玉的两名母亲谢赛英和朱成记,薛中华的叔叔薜有元和妻子林宝娘,薛中华祖父薛荣樾的弟弟薛茂源的孙女薛恕娘,以及尚未厘清关系的薛忠安。
除了上述八个合葬墓和四个单人墓外,还有一个受影响的妯娌合葬墓在较早时被薛有文后人认领。那是薛有文之妻杨淑仪与薛有礼之妻谢紫薇的合葬墓。
此墓在今年3月12日起坟后,骨灰被安置在寺庙里。谢紫薇是闽商谢安祥(本地安祥路即以他命名)之女。
另一方面,柯文忠的姑姑柯金玉要他查明曾祖父母的墓是否受道路工程影响,于是向陆交局查询。
他的小叔柯金发知道后,建议他邀请舅公薛丕恩同行,因为柯文忠的外曾祖父薛中禄也葬在武吉布朗,可顺便了解是否受影响。

2014年6月25日星期三

武吉布朗生死恋——郑玉瓞之鹣鲽情深

鹣是传说中天上的比翼鸟,鲽是比目鱼古称,据《尔雅》的解释, “东方有比目鱼焉,不比不行,其名为鲽之。南方有比翼鸟焉,不比不飞,其名为鹣鹣。”天上一双双的鸟,水里一对对的鱼,相依相偎,形不离影,这是令人羡慕的情景,因而衍生出鹣鲽情深的字句。

如果在人生旅程中寻获一位相依相偎的伴侣,那是非常幸运的,不过万一其中一人去世,这是非常的不幸,因为另一半将很难独活,苦楚折磨的不久之后,生命必然枯萎。

郑玉瓞1832年生于马六甲,早年随父亲南来新加坡,1863年成立玉瓞公司,合伙人有陈振殿,谢安祥、陈三才等人,后被杨鸿义和刘传乐所收购 ,郑玉瓞于1868年重振旗鼓,在百得利路重新独资经营玉瓞公司,在苦心经营之下,郑玉瓞累计不少的财富。

1883年,郑玉瓞与李清渊同游英国,参观英国伯明翰和格拉斯哥等工业城市,郑玉瓞似乎不韵英语或不太纯熟,他聘请熟悉马来语的英籍律师Barrington D’Ameida为地陪兼翻译,在当时,新加坡和伦敦的报章对郑、李二人的访问都是报道重点。

郑玉瓞是少数具有才气的海峡华人,他热爱音乐,尤其是小提琴,之后甚至组织成乐队,有趣的是,乐师都是他的儿子孙子并由他亲自指导。乐队包括单簧管、长笛、三角震器、低音提琴和边鼓,他经常在表演中演奏小提琴。这只乐队在1894年新年华人运动会中演奏深获好评,当时郑玉瓞已经去世,乐队由儿子郑金池指挥。

商而优则仕,1892224日,郑玉瓞在花甲之年出任市政厅委员,但他的公职任期是非常短暂的,同年11月底,在他丧妻之后以健康为由辞职,1893421日凌晨三时撒手归西,其遗体于6月10日安葬在亚历山大路的私人墓地,1929年因地段受建屋计划影响而迁葬武吉布朗。

海峡时报在他去世时报道,郑玉瓞在丧妻之后深受打击,此后和之前的他恍如两人。在当时,三妻四妾的现象屡见不鲜,即使自己的儿子孙子,不少娶妻之余还有妾,但郑玉瓞却只有一位夫人,夫妻俩的鹣鲽情深,在当时是非常少见的。



2014年6月10日星期二

武吉布朗之台湾足迹


在武吉布朗的坟墓当中,以台湾为祖籍的至少有两人,台中的王天财和台南的朱灯娘(译,Choo Teng Neo)。王天财于昭和18年(1943)去世,坟墓位于4号山C坟区,编号X1848。此坟墓受道路工程影响,LTA编号3762,他的后人相信在新加坡,坟墓去年已经挖掘,坟墓也被销毁。朱灯娘的坟墓位于2号山F坟区,坟墓记录注明为台南籍,坟墓尚未寻获。这两人的生平事迹不详。
金门是台湾的前线,与厦门仅是一水之隔,因历史因素,金门大半男丁都出洋,新加坡是金门人目的地之一,而武吉布朗也有大量金门人安葬于此,比较令人瞩目的有陈景兰、陈清洁、黄肖岩和林则杨等人。

陈景兰是商人,也是银行家,事业成功之后在故里建造洋楼,故居现已成为成为陈景兰纪念馆。金门不曾受西方列强统治,所谓的洋楼实为从新加坡引入的文化,此外还有俗称五脚基的走廊,甚至俗称孟加里的锡克卫兵(印度士兵)塑像也成为建筑的装饰,其中之一就是陈清洁洋楼,陈清洁葬在三号山,其遗体已迁移,但部分坟墓还遗留。

黄肖岩和林则杨都参与辛亥革命,两人后来辗转来到新加坡,由于金门男丁大半出洋,因此不论家乡发生什么事故,在外的游子都会献资出策。在1930年代,金门因匪寇侵袭,新加坡金门会馆派黄肖岩和林则杨回乡督建碉堡加强防御,黄肖岩在金门沦陷后,要求本地侨民接济身在厦门的难民营的金门乡民。

2014年6月3日星期二

武吉布朗之——生死恋


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许?

天南地北双飞客,老翅几回寒暑。

欢乐趣,离别苦,就中更有痴儿女。

君应有语,渺万里云层,千山暮雪,只影向谁去?

                             ——元好问《摸鱼儿•雁丘词》

他是第二代移民,父亲在动荡的年代来到新加坡,自幼受英文教育,就如同辈一样,毕业之后在土库(洋行)担任财副(文员),之后结婚,育下一子一女,心爱的妻子正当怀孕,他们俩正准备迎接第三位宝宝的来临,他却知不知道,这正是他生命中的转折点。

她姓苏,叫惠荫娘,是土生娘惹,年33岁,生下彩霞、启荣之后,正怀着第三胎,她不知道,这也是最后的一胎,她因难产,生下启源之后,于19361227日就离世。
 

丧妻之苦,这非常人所能理解,对许多人来说,兄弟如手足,夫妻如衣服,衣服破了可以再补,而男人拥有三妻四妾也是常事。但他终日借酒消愁,八个月后也跟着离世,没有人知道,他是因酒或是悲伤而死。面对年幼的子女,或许是他拖挪八个月的原因,与离世的妻子相会,或照顾嗷嗷待哺的子女,这是两难的选择。

两人陆续去世,最可怜的就是三名子女,年纪小小就相继失去母爱和父爱,但他们没有埋怨父亲舍他们而去,每个清明,子女都去武吉布朗为父母扫墓,这项任务近期则有孙子负责。

 
在生命旅程中,他未曾建立任何丰功伟业,但是他的执着,却难免令人思考,除了名利之外,人世间究竟有什么值得自己去追寻?只算永远全世界又如何?

2014年6月1日星期日

武吉布朗拓印


拓印有许多窍门,而且室外面对许多无法预测的因素,难度会更高。这里有几个关键要点,正在摸索一些知识:

1              上纸所采用的胶汁的黏度,太黏拓印之后要取下就不容易,也很容易撕裂,太稀又没法将纸张固定,尤其比较厚或重的纸张。

2              纸张的厚度,纸太厚就没法紧贴石碑,也就没法拓出纹路,太薄的纸则容易破裂,不易处理。

3              厚纸比薄纸吸收更多的水份,表面会比较干燥,因此重点在于控制其湿度,在吸水性强的表面需要更多的水分。

4              不同的墨汁在不同的湿度会出现扩散现象,这是因为墨汁是水溶性的因故,同样需要考量的,就是墨汁干了之后是否还是可容于水,对墨汁的性质应更加了解。

5              中西方都有类似拓印的技术,步骤或许有些差异,但其原理都相似,所以需要理解的是为什么需要这样做。

 



虽然技巧还有待提升,这是今天的拓印品